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

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47W 次

篇一: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最近,根據樑曉聲先生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劇《人世間》正在熱映,這部劇通過描繪居住在“光字片”的周家三代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全面展現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近50年間中國社會和百姓生活命運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囊括了上山下鄉、三線建設、知青返城、高考恢復、出國熱潮、下海、走穴、工業轉型、國企改革、個體經營、反腐倡廉等重要社會熱點,揭示了改革開放歷史背景下中國社會發展的全新面貌,反映了基層人民羣衆對於通過自身努力奮鬥,以正直與堅忍詮釋時代精神、創造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最讓我動容的是劇中的主人公周秉昆。他生性倔強、敢愛敢恨、嫉惡如仇。作爲普通百姓,他歷經風雨與社會變遷卻毫不動搖,一次次碰壁卻依然飽含熱情、笑對生活,始終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溫良篤實的人格力量。

這種人格力量,是有根的。傅菲曾寫下:“顛沛流離,我們卻始終有一種根系,貫穿全身”。“光字片”的人們便是有根系的一羣人,他們像種子一樣向陽而生,以這種挺立的姿態和隨遇而安的心態消解了轉型期的“鬱悶”。在外部巨浪或自身不幸面前,“光字片”的人們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沒有放棄對善良的秉持。他們一直有血有肉、有尊嚴地“活着”。

那麼究竟何爲根系?這讓我想到《覺醒年代》中辜鴻銘對中國人精神的闡述:“中國人的純直與溫良是藏在骨子裏的”。它指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一種堅忍超脫的意志。數千年來內部的動盪和外界的敲打鑄成了中華民族的根系文化,深耕廣植、無私奉獻、忍辱負重,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得以屹立於世界之巔,經久不衰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就一定會有一些人在密閉的鐵屋子中醒來;有一些人固執地肩起纖繩,拖着生了根的現實向理想的彼岸一步步艱難地前進。他們是先行者,是偉大時代的奠基人。

那麼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這一代人又當如何自處?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在我看來,有我,即是與自己內心熾熱的那份共鳴,是精神的逍遙遊,是將自己的人格高度向上拔節的發展的力量。世事紛擾複雜,人間角角落落席捲着或明或暗的血雨腥風,你我唯有秉持內心深處的溫良,不斷執着地向上,才能發現,穿透人世間的高空後更有璀璨的霞光與朗潔的星辰。如此,我們便登上了自己的王位,這會是一種與自己內心深處的流浪漢合爲一體之後,生命向上發展的無可比擬的欣喜。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身爲新時代新青年的我們,該接過奮鬥者的纖繩,去碰撞未來的蒼茫。

不爲什麼,只爲你我腳下站立的這片土地。

篇二: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電視劇《人世間》用一羣老戲骨和衆多實力派演員以及精良的道具演繹了一個工人家庭半個世紀的故事。講述了中國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和東北三省國有企業改革帶來的陣痛,由此展現了幾代人的親情、愛情、鄉情、朋友情、同學情、知青情、戰友情。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娃,父母是農民,雖然沒有感同身受的工人階層的生活經歷,但我是68年出生的,屬於那個年代的人,因此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劇中塑造的鮮活人物所感染和感動,產生了共鳴,感受到了劇作者和導演所要表達的核心內涵以及演員通過表演刻畫的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

每個家庭的幸福、每個人的成長都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都與國家的興衰休慼相關。上至省長、市長,下至光字片的平民百姓,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

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周父做事講原則,做人明事理、有遠見。爲人正直,父愛如山。周母善良、勤勞、樸素、善解人意。對老伴兒,對兒女傾注了所有的愛。父母對周家三個孩子影響非常大,三個孩子所走的道路不同,命運也不同,但根植於內心的正直、善良始終沒有變,並且傳承給了他們的下一代。周秉昆對父母盡孝,對朋友盡義,對愛人盡忠。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的、最純粹的。兒女對父母的愛,有時候是有前提的、是有附加條件的。對父母多一些陪伴,少一些遺憾,因爲來生我們不會再相見!家庭和諧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和前提,家庭不和諧又是社會中的常態。

人性的弱點是最醜陋的,但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在巜人世間》的劇中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有人說,人永遠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這我認可。東野圭吾還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我也基本認同。但我想說的是:“做人善良一點,又怎麼了?大家都不容易!”

愛情永遠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每個人都希望能擁有美好甜蜜的愛情,但無論是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往往都是事與願違。但這並不能說明就沒有真正的愛情,更不影響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周志剛老兩口就是人間最美好愛情的真實寫照。劇中強調愛情固然重要,但絕不是至高無上的。

《人世間》中有很多精典的臺詞,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是:周志剛說過,周秉昆也說過,“覺得苦嗎?自己嚼嚼嚥了!”

作家樑曉聲用心用情寫戲,導演李路用心用情導戲,雷佳音、殷桃、辛柏青等衆多實力派演員用心用情演戲。向他們致敬!爲他們點贊!

樑曉聲對“文化”曾有過這樣的高度概括:“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爲別人着想的善良。我想在樑曉聲的內心世界裏一定是把人性的善良放在第一位了,因此才能寫出巜人世間》這部獻給世人、獻給家鄉、獻給親人的鉅著!

世間的苦啊,愛要離散雨要下。

世間的甜啊,多遠都記得回家。

篇三: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起初瞭解這本書是通過看電視劇開始的,在家裏陪母親看過後感覺劇情和演員表演都還不錯,在網上買的書來看,以至於後期是電視劇情節還是原著情節有些混淆。

先說下電視劇和原著各自的表述有什麼不同,電視劇是一整套表現,通過演員光影渲染包括加深的戲劇變化更直接的調動觀衆的情感,必須承認電視劇對人物刻畫的細節還是有的,爲了豐富故事情節,特別加入了深圳改革開放的變化包括香港迴歸等大事件。而原著最主要的是通過周家這一家人自1972年五十多年間的生活變化演繹中國東北城市工人家庭生活在不同時期的縮影,更主觀的對不同時期加入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通過不同人物的描寫也讓讀者瞭解到了在那個年代人物內心經歷和成長變化。

迴歸原文,這本書描述的年代開始於文革,對我影像比較深的就是全家人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團聚,父親是支援大三線的工人,母親是街道辦的(自願沒有工資),大哥是兵團知青,嫂子是農場知青,姐姐是貴州山區知青,姐夫是右壞詩人,周秉昆是留城市工人,當時全家只讓一個孩子留在城市裏給找工作,其餘的全部要響應黨中央上山下鄉的政策,生活條件艱苦聚少離多,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爲了過年吃頓不錯的年夜飯也就是有個肉菜要攢好長時間的肉票和菜票。

四人幫打到後,一些老革命專家被平反回到了工作崗位,知青開始返鄉,大學也陸續開始招生,有些有條件或者有準備的陸續都考入了大學,不管在那個年代還是現在,上大學是改變自身命運最高的途徑,在周秉昆自己和兄長姐姐之間的認知差距,還有原同事朋友間上大學和不上大學後期各自的生活水平差距都可以體現出來。知青返鄉後面臨就業住房等問題都有所描述,陸續進入改革開放,原來東北共和國長子的歷史使命完成,進入改革開放帶來的陣痛期,大批工人下崗工廠倒閉和國退民進進入市場經濟,那些年對於工人來說確實需要時間緩衝來調節物質生活和社會定位等問題,但整體來說相較於前些年來說,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有所改善的,比較有畫面的反饋就是過年買年貨和年夜飯上面大有改善。

書中最後對光字片的拆遷改造也是前些年城市發展運動中不可少的一環,但是原著中那樣的模式是不可複製的,純粹靠周秉義個人魅力和個人能力辦成的,首先找一些有經濟實力的開發商先在新區把房子建設起來,然後老社區的人遷移過去,在原土地上做房地產開發外售,達到雙贏,包括對新區的統一物業式管理,有些人很難理解,以至於羣衆後期對他個人議論很大,常人很難相信經手過上百億資金的項目這個人是清白的,也體現了人心的複雜性,和老城區改造的困難程度。

最後說下週秉昆一直說的相較於哥哥姐姐想做一個普通人做一個好人,一個家庭在那個年代出兩個大學生,在那個年代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在那樣的環境下,作爲弟弟怎麼找準定位怎麼面對父親的下意識區別對待,確實也是一件需要面對的事,在這種環境下依然選擇孝敬父母,努力工作,團結朋友,不等不考,不能說完全沒有受哥姐的幫助,但相對於現在個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有本質的區別,踏實突破自我,一步一個腳印,最少贏得了自己的人生和愛情。

書中長篇描述的年代,我也親身經歷了一部分,有遺憾也有欣慰,我也是一個普通人,而且現在正是人生重要的分水嶺,承上啓下的年齡段,如何做好選擇突破自我,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的事,是我面臨的問題和考驗。

篇四: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人世間》是我今年看的第一部電視劇,以前沒有看過樑曉聲的原著,完全是讓視頻帶着走的。

這一類反映社會底層羣體形象的電視劇,尤其是年齡還與自己相仿的我特別喜歡。你看,周家三姊妹都是我們的同齡人,周秉義和周蓉都下過鄉,在農村幹過活,考學,然後端上公家飯碗;周秉昆則一直在光字片當一般工人。說實在的,對於他們的經歷、生活我是太熟悉了。

要說對電視不滿意的地方就是覺得拍得有點拖沓。不知原著是怎樣寫的,我以爲周家父母去世電視就該結束了,後面這些一方面寫得沒有前面精彩;另一方面有狗尾續貂故意拖延時間的感覺,硬生生拍了差不多六十集。

說說我的感受,電視劇告訴我們一些什麼?

一、讀書是一個人躍層的唯一途徑。周家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周父是工人,周母是一般家庭婦女,但他們培養出了兩個北大,兩個孫輩也是清華。周秉義與周蓉靠自己勤奮努力考上北大,一個當成了國家高級幹部;另一個當上了大學教授。不讀書、不考學,他們是不可能實現社會層級躍遷的。當一般工人的周秉昆也是如此,他通過閱讀哥哥姐姐留在家的書,開闊了視野,進了出版社,幹什麼事比他身邊所有哥們都有主見,幹一件成一件。周秉昆的夥伴呂川、唐向陽是如此,清華畢業的周楠與馮玥更是如此。底層向上躍遷的路從來是艱難的,就象爬山一樣,唯有讀書是唯一途徑。

二、優秀的孩子是國家的,平庸的孩子纔是自己的。周家的三孩子中,大哥、大姐優秀吧,可他們是爲國家培養的,他們在更大的舞臺上爲國家作貢獻,一年到頭難得回家一趟,對於家庭他們又照顧了多少呢?最終還不是最平庸的周秉昆和他媳婦嗎?我一同學看完電視以後很有感觸,說自己在美國留學工作的孩子也靠不住。我笑笑說,你的孩子是世界的。有人說,平庸的孩子纔是來報恩的,我也認同。因爲只有他們纔會守在你身邊,天天能摸到、看到。這纔是最真實的。

三、利益是考驗是否真朋友的試金石。周秉昆及其六君子,是鐵桿的朋友吧,然而在利益面前又怎樣呢?秉昆因爲買的房子被收回,需要重新搬回原老房子時,你看肖國慶、吳倩夫婦他們那張臉。再看看,春燕夫婦爲了多分房子、多拿補償款舉報周秉義、和於虹幹架等所作所爲,你能說,在利益面前,朋友的情義經得起檢驗嗎?

四、深厚的感情如靜靜的湖面波瀾不驚。先看周蓉的感情世界,她爲了一個比自己大許多、自己崇拜的詩人,竟然能做隻身一人連家裏一個招呼也不打,背井離鄉,去貴州的大山深處去尋找自己的所謂真愛。最後呢,卻因爲性格不和,各分東西。再反觀周秉昆與鄭娟,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只有相濡以沫、相互幫襯、艱難渡日的平常生活。然而,他們的情感卻是最爲深沉和濃厚的,也是最牢固的。

五、苦難是一個人成長最好的養料。周家三姊妹及他們的子女爲什麼優秀,僅僅是他們父母培養教育得好嗎?不全是。我以爲還有他們所處的環境。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爲出身在貧困家庭,他們更懂得自己要努力、更能吃苦,更具有與命運抗爭的力量。記得方方寫過一篇文章,寫他兩個下鄉當知青的哥哥,他其中一個哥哥把幾年農村艱苦的生活經歷當成財富,說,吃了那種苦,以後再吃什麼苦也不怕了。我也這樣認爲。記得剛當兵時,許多人告訴我新兵連很苦的,我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想想再苦哪有農村毒太陽下幹農活、掏大糞苦,哪有餓着肚子還在山上砍柴苦,我甚至覺得,新兵連的日子真是太好了,比家裏強許多。

《人世間》播完,以上權當觀後感。

篇五: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最近熱播劇《人世間》在3。1號迎來了大結局,對我而言真是看不夠,不夠看啊!

開播四五天後,補齊前面十一集,然後每天九點半準時開追,看完兩集就睡覺,這樣持續了二十幾天。這種經典的年代劇真的是費眼淚啊!

整部劇主要是圍繞周家開始講述,淺說一下劇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事件吧。

劇中周秉昆和鄭捐的戲份算是最多的。他們爲人樸實、善良,積極幫助他人,周秉昆有五個發小,因買肉事件他們給取了個名字叫”六小君子“。

迫於生活壓力,周秉昆最先從國企走出去,和出版社的邵主編一起開了個餐館,經營的風生水起,甚至還買了房子,讓一大家子從只有兩間小房子搬到有四室一廳裏。在這期間他還想辦法幫助高考落榜的趕超妹妹在出版社的書店安排工作,幫待業好幾年的吳倩也安排了工作,甚至因爲餐館的業績好,出版社還給了秉昆編制。

後來秉昆過失殺人入獄後,他們六小君子哥們姐們(妻子),一起出謀劃策幫助鄭娟,讓他家生活水平得以正常維持。

讓我最震撼的地方是,光子片拆遷時,於虹因爲戶籍問題是無房戶,不能分房子,她請求鄭娟將她孃家的一間小房子給她,鄭娟辦好手續後,房子給於虹還是給自己兒子,她和秉昆陷入了糾結,最後商量還是給了於虹,當然於虹有給他們錢。

面對房子,鄭娟和秉昆糾結出於爲自己考慮、爲兒子考慮,鄭娟說“秉昆入獄9年間,於虹夫婦盡己所能的幫助,現在於虹有困難,他們不幫心中愧疚自責。”

最終做出的決定讓我佩服,也佩服五六十年代人們之前的友情堅不可摧。劇播到於虹對鄭娟提出要房子的時候,網上很多人罵於虹,說他自私,不要臉。我想主要也是不理解於虹的做法。

在我看來於虹找鄭娟說這件事情,也是迫於無奈,要知道光子片拆遷完後,沒有工作的於虹就租房子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做法確實有些不妥,但人到了絕境不得不想辦法絕處逢生啊。

我想換做現在,即使是親人間也很少有這種事情了吧,所以對他們的做法感到很震撼。

秉昆和鄭娟一生對於任何有需要幫助的人都及時伸出援手且毫無怨言,讓人敬佩!

我想正是她們一生都這樣做,感化了光子片的哥們姐們,所以在秉昆家有幫助時,哥們姐們甚至旁人也願意主動幫助他家。

蔡曉光是我在劇中最喜歡的角色,我喜歡他生活、待人接物的從容通透,我渴望自己成長成這樣的人。

周家有困難找他幫助時,他總是挺身而出,把周家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辦。周蓉離婚後,周家父母相繼離世後,周蓉說他在世界上成了孤兒,他主動和周蓉說“我們結婚吧,我的一生只愛你一個人。”並在婚後通過他的行動證明了,對周蓉的女兒也是視如己出,用他無私的愛最終感化了前半生活的“理想且沒那麼接地氣的周蓉“。這一點放在現在很少有了,說實話我很羨慕他們這樣的感情。

還有劇中的大哥一生爲人正直,有能力、爲官廉政,有魄力、敢做爲。但對於自己的家庭一直是有愧疚的,尤其是對妻子冬梅。

我很敬佩大哥,敬佩他爲官做事,尤其是最後爲改變光子片的窮根強忍着胃癌帶來的疼痛,殫精竭慮,只爲爲光子片做出一些改變。

不由得感嘆好的家風真的太重要了,他們的父母也一直是對他人無怨無悔的幫助,做事盡忠職守,我想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脾氣秉性自然也不會差吧。

忘記了我看哭過幾次,現在只記得秉昆判刑坐牢時,娟被迫說出自己被強姦的事情時我留下了淚水。爲了丈夫可以減刑,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看完劇後我很想記錄下來對這部劇的一點個人看法,在大結局兩天後終於寫完了這篇觀後感,現在終於完成了這件事情。

篇六: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樑曉聲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連續劇《人世間》,昨日在中央CCTV-1臺播放結束。

它是年近七十的女編劇王海鴒認真閱讀了一百多萬字、歷時兩年半完成的劇本。她的代表作有《中國式離婚》、《牽手》和《新結婚時代》。

由李路執導的《人世間》,寫的是北方某省會城市“光字片”區居住的周姓一家人的生活。劇本從知青下放開始到恢復高考、改革開放、企業改制到招商引資、房地產開發和反腐倡廉。它雖然描寫的是周家人的生活,卻濃縮了一個大時代背景,並讓觀衆清楚地看到了個人、家庭的命運是和時代變遷交織在一起的,國好才能家好!

編劇王海鴒跟小說中的主人公“周秉昆”是同齡人,經歷過相同的時代。豐富的人生經歷與閱歷,使她對婚姻以及人性情感有着非常細膩獨特的把握,對人間百態看得很透,劇中各色人物都有着鮮明的特徵和時代烙印。

這部電視連續劇,編劇、導演和演員們共同努力打造出來的基調是明亮、溫暖的,也是成千上萬家庭現實生活的再現。看完後,感悟到:

一、世間沒有完美的人生,光鮮亮麗的倒影,是你看不到的暗苦。

周家三兄妹中,周秉義堪稱“理想人生”。自己北大畢業,岳父是省長,妻子是醫生。在岳母的指導點撥下,仕途順利,這是許多人羨慕的人生。可他的苦,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爲了照顧妻子的情緒,他“入贅”岳父岳母家,生活得小心翼翼。

妻子不孕,可面對自己的父母,只能說自己不育。而且,兩家父母從來也沒有見過面,更談不上走往。

在軍工廠擔任黨委書記時,救廠成功欣喜之前,差點被炸死。

後來身爲市長,在招商引資中,爲了一百萬一杯的酒,當了拼命三郎!酒宴之後,被送到了醫院搶救,傷身傷胃。

爲了光字片的百姓和將來更多的人住上新房,他頂着胃痛,千方百計趕時間,把事辦成後卻遭實名舉報,組織調查後雖沒事,但因長期的工作壓力身體狀況日漸趨下,最後事業曲終謝幕,迴歸家庭。

象作家張愛玲說的,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裏面爬滿了蝨子。世間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二、父母子女,感情也是需要培養的。

周蓉是一個一心追愛的文藝青年。爲了愛情,下放到遙遠的深山。後來因事她將女兒馮玥送到弟弟周秉昆家暫住,然而卻變成了長住。她們的感情變得越來越生疏。

後來爲了彌補多年來對女兒的虧欠,周蓉意將女兒馮玥接到身邊,可馮玥卻不願意跟親生父母生活。後來在馮玥與楠楠的情感糾結中,周蓉傾其所能,幫助女兒過情感這道坎,又使她們漸行漸近。所以,父母與子女,唯有互相付出,方纔有愛。

馮玥說: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一定帶在身邊,不管多難。

三、成績不好的孩子,也有最好的一面。

周家的三個孩子,老大周秉義、老二週蓉,都是學霸,都考取了北京大學。結業後,一個從政,一個成爲副教授,父親周志剛以此爲驕傲。

而老三週秉昆,從小讀書不靈光,學習成績都是倒數,是最沒“出息”的一個。長大後的周秉昆,做了小工人。

當哥哥姐姐飛得越來越遠,只有他,一直陪在父母身邊,守着家,照顧年邁生病的母親。

誠然,周秉昆沒有給父母掙到面子,而他卻是實實在在給了父母溫暖的那個孩子。

成績好壞,不是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做父母的更不能厚此薄彼,也許,他纔是你老來的依靠。

四、衝動是魔鬼。一時的衝動,會傷害到自己的至尊至親。

兒子周楠在美國去世,周秉昆衝動之下,怒打駱士賓,不料過失致人死亡,周秉昆面臨着法律的制裁。

爲了救周秉昆,妻子鄭娟跪下求駱士賓的妻子。

周秉昆入獄後,鄭娟夏天擺攤賣冰棍,冬天擺攤賣地瓜,手上長滿了凍瘡,艱難地撐起整個家。

衝動是魔鬼,如果周秉昆沒有動氣和駱士賓打起來,就不會有牢獄之災,也不會給自己最親的人帶來痛苦。

學會冷靜,也是一種智慧。

五、這世上,只有父母,關心你過得好不好。

爲了愛情,周蓉追隨着馮化成下放到貴州,離家裏千萬裏。快過年時,周志剛放心不下女兒,帶着女兒喜歡的東西,一路翻山越嶺去看她。周志剛看到馮化成對女兒很好,才放心將周蓉交給他。

這世上,只有父母,關心你過得好不好。

後來,馮化成出軌,要和周蓉離婚。又是周志剛,帶着一身的怒氣去找女婿算帳。

六、傷自己最深的,多是自己在乎的人。

《人世間》裏有一幕非常扎心。那就是周秉昆和父親爭吵。

周秉昆說: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你不安慰我不說,還什麼話難聽你說什麼話,哪兒疼你摳哪兒。

周父說:我說什麼了?

周秉昆:從小到大,就聽你說,你哥你姐學習好,你呢?都是班裏的倒數!

周父:是不是事實?

周秉昆:事實就該說嗎?事實就該說嗎?

周父:好,我錯了,我說了我最不該說的大實話。我這上輩子,我造了什麼孽,生了你這麼個混蛋玩意。早知道你這樣,我當初就該把你掐死。

明明是最親的人,卻說着最扎心的話。

這一幕,也許很多家庭都經歷過。

很多家長几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正是這些,深深刺痛着孩子的心,有時,會留下不可癒合的傷痕。

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看完一部劇,就等於和劇中人物走過一段路。無論是

是悲是喜,都會回望。

人要學會在回望中總結,那才能進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要多想那十之二一。就像鄭娟說的:要是心裏難受吧,就想想高興的事。

人生,不就是應該如此嗎?

篇七: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最近每晚20點準時追CCTV1的電視劇《人世間》,非常接地氣的一部劇,昨晚終於迎來了大結局!這部劇改編自樑曉聲的同名獲獎小說,整部局展現的就是周家人的一生!歷經人世間的跌宕起伏後,劇中每個人的命運最後塵埃落定。在他們犯過的錯誤、走過的彎路和受過的滄桑中,無數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完這部劇,收穫感悟頗多,真正的領悟到:強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麼,而是你能承受什麼。同時感悟到了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各各事,好事兒,壞事兒,一世一帆風順的很少。通過這部局,我看到很多扎心的真相,它把人情世故剖析得淋漓盡致。

首先,告訴我們:人人都有本難唸的經,沒有誰不累。

俗話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周家的三個兒女也一樣。大兒子從小懂事上進,二女兒漂亮任性上進,小兒子憨厚老實孝順。劇中後來的大兒子周秉義當了官,二女兒周蓉有文化當了教授,小兒子周秉昆很孝順。外人眼中羨慕極了。但是周秉昆的生活屢屢受挫,三番五次丟掉工作,他買房時被騙,錢沒了,房子也被收回,最後只好搬回老宅,按說他有厲害的哥哥和姐姐,但是最終這些事也都是他自己抗着。因爲他了解哥哥是上門女婿,時刻要看岳父母臉色,每天都過得如履薄冰。姐姐和丈夫關係惡化,對方還出軌了年輕女詩人,她只能無奈選擇離婚。姐姐女兒也性格叛逆,與姐姐關係淡漠。

三個人的人生告訴我們:衆生皆苦,人人都在負重前行,你幫不了我,我也替不了你。你羨慕的光鮮背後,也要嚥下不爲人知的辛酸;你渴望的擁有背後,也伴隨着無法挽回的失去;與其四處尋找別人的庇護,不如咬咬牙,獨自扛下所有。

關係方面:一個人的價值,決定了自己在別人心裏的位置。

當你一身泥濘時,再怎麼獻殷勤,都是別人眼中無關緊要的存在。當你光芒萬丈時,無需刻意討好,別人也會想盡辦法主動靠過來。哥哥、姐姐從下鄉開始就沒照顧過家,家裏的一切都有周秉昆抗着。但是鄰里還認爲他是家裏“最沒出息的孩子”,直到後來他與父親大吵一架,爲了證明自己,最後辭掉醬油廠的工作,進了編輯社,管理餐廳,事業一步步有了起色,在朋友鄰里眼中慢慢變成了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朋友有事都會找他商量,出主意。

人性方面:別高估感情,別低估人心。周秉昆跟曾經的工友曹德寶感情非常深厚。

曹德寶、喬春燕發小,春燕也是秉昆媽的乾女兒,親上加親的關係,讓兩家人的來往非常密切。兩人聰明,也是幾個朋友裏日子過得最好的兩個。但是隨時時代的發展,人心發生了變化,最後變得差點失去了本性。秉昆出獄時,想借錢買車,德寶和春燕怕他還不起,找了個藉口沒借,曾經因爲一個年輕姑娘鬧離婚時,秉昆還充當過和事佬,勸說兩口子重歸於好。後來,秉昆的哥哥周秉義改造了舊城區,讓光字片的住戶搬進新樓房裏。德寶夫婦也想分套大房子,卻因不符合搬遷規定,辦不了落戶。於是,他們理所當然地找秉昆幫忙,讓他去向哥哥求情。秉昆不想爲難哥哥,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爲此,他們跑到拆遷工地大鬧,擾亂周秉義的工作。事後,他們還寫了舉報信,污衊周秉義貪污。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完全忘記周家對他們曾經的恩情。昔日相親相愛的密友,轉眼間就成了水火不容的仇敵。

生活中,高估感情往往會遍體鱗傷,低估人性終將會滿盤皆輸。還好劇中的秉昆娟善良,最終釋懷了德寶春燕的作爲,原諒了他們。

處世方面:凡事不計較,最聰明的活法。周秉昆的妻子鄭娟,是個苦命的女人。

未婚先育,未婚夫犯事兒被槍決,她被未婚夫的好友傷害,並懷上了對方的孩子。她靠串糖葫蘆獨自養活孩子,還要照顧老母親和盲人弟弟。和周秉昆在一起後,鄰居們也在背後議論紛紛,猜測她和孩子的來歷。然而,不管旁人怎麼對待她,她從不往心裏去,見了誰都樂呵呵地打招呼。她還任勞任怨地照料周父周母,幫助在外求學的周蓉照顧女兒。無論是住在破爛的土坯房,還是搬進了寬敞的樓房,她都把日子過得歡天喜地。

秉昆坐牢的8年,她的堅強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其實,在底層摸爬滾打過的她,早就洞察了人性善惡。

但她比誰都清楚,現在的日子有多麼來之不易,何必事事都去跟別人計較?沒有人是傻瓜。只是有時候,我們選擇裝傻,來感受那叫做幸福的東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味較真,窮追猛打,只會煩了別人,累了自己。該糊塗時就糊塗,不跟他人錙銖必較,才能活得從容。

關於心態: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人。

劇中周秉昆的一生遇到了不少波折。劇中首先讓膽小的他去看好朋友塗志強的槍決現場,後面噩夢不斷,見誰都是那個殺人犯,最終搞的丟了木材廠的工作;其次,在那個年代愛上一個帶着孩子的女人,家人的不接受,朋友的不理解;再後因爲文章的事入獄半年加上母親變植物人;最來過失殺人鋃鐺入獄。然而,他們沒有悲觀墮落,而是鼓起勇氣繼續前行,秉昆在獄中積極配合,表現良好,想辦法爭取減刑。鄭娟則靠賣紅薯、冰棍,努力地支撐起這個家。出獄後,他和鄭娟搬進了改造後的新城區,開了個小餐館,日子過得熱熱鬧鬧。常言道,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在遍地狼藉中踽踽獨行,是大多數人的宿命。看到周家人的一生,讓我體會到:強大的人,不是能征服什麼,而是能承受什麼。

最後,這部劇中我認爲很精典的句子:“養心智,養口體”和“苟富貴,勿相忘”。“養心智,養口體”是周蓉前夫馮化成對周秉昆說的。大概意思是:養口體,說的是現實中洗衣做飯伺候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的衣食住行。養心智,指的是兒女有出息,遠走高飛有所成就,雖不在父母身邊,但讓父母臉上有光,精神上開心。而“苟富貴,勿相忘”是大哥周秉義在下鄉時期對大嫂郝冬梅說的。

這部接地氣的劇終於追完了,期待有更好的劇!有喜歡《人世間》這部劇的也去追追吧,我相信每個人看完的感悟都會不同!

篇八: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透過《人世間》的周家三兄妹,我們看到了社會變革期中,普通人是怎麼過日子的。過日子到底在過什麼?這中間環境的作用、社區的影響、人情的冷暖、階層的衝突、以及那麼多“事件”和引發它們的誘因…,看清這些,也許就大致能理解過日子的本質,以及普通百姓的幸福觀。

故事開始時,人們的出身對人的影響相當大。出身不好,往往很多事就不在你的努力範圍內了。有些社會青年爲此無法獲得正經工作,因而鋌而走險,遊走於法律的邊界。從求存視角看,越是高風險,就越需要仗義,故事一開始就有人爲仗義送了命。

周秉昆自己雖然根紅苗正,但他還是眼睜睜目睹了工友大哥被執行了槍決,從此那血腥一刻揮之不去。

而死去的工友並非真正失手打死人的真兇。可他沒有供出別人,自己替那個叫“棉猴”的死了。

愧疚的棉猴與另一個哥們,每月給死去大哥的遺孀鄭娟送些生活費,但鄭娟不收,她恨他們。甚至她肚子裏的孩子都是棉猴姦污她時懷上的。

棉猴想到了厚道的周秉昆,讓他轉送生活費給鄭娟。就這樣周秉昆認識了鄭娟,兩人一見鍾情。他們甘願在苦日子裏掙扎,也不離不棄,彼此用自己全部生命的熱情去溫暖對方,以及對方的家人。

父親周志剛知道,周秉昆這個老疙瘩,比起雙雙進入北大的哥哥姐姐,優秀程度有太大的差距。可就是這個倔頭倔腦的小兒子對周家的照顧和付出最多。捱打也最多,他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只是想得到父母的認可。

能有一個如此孝敬父母的孩子在身邊這是多大的福氣啊!

過日子離不開環境,周家一直住在棚戶區一般的“光子片兒”。而大哥二姐則都因婚姻與幹部大院扯上了關係。周家長輩卻從未與親家走動,這就是階級阻隔。周家不願落得攀龍附鳳的口實,親家也怕窮親戚惹來太多麻煩。

階級有政治和經濟之分,那時工農兵在政治上被賦予了極高的地位,可它是以國家強力賦予的,並非來自社會的自然認知。而那些幹部大院裏的大房子卻實實在在地從經濟上建立了不同的階層標誌。資源和權力,讓住在那裏的人有着天生的優越感。小說比影視劇本表現得更加充分,也更加真實。

那麼走出“光字片兒”的哥哥姐姐,並沒有把父母帶出光字片兒,也沒有對周家父母多盡些孝道。恰恰是沒太大出息的周秉昆和媳婦鄭娟一直在照顧老兩口。

哥哥姐姐是怎樣完成階級穿越的呢?途徑有兩種,第一個路徑是讀書,畢業於北大,本身就已經不在“光字片兒”那個階層了。第二個路徑是婚姻,應該說,兄妹倆在上大學前就與另一個階層的子女有了戀愛關係或深交。今天,這兩條路依舊是最實際的“快速路”。不一樣的是,今天兩條路更加擁堵了。

大學畢業,特別是恢復高考後的頭三界,在“官路”的發展機會上相對多一些,因爲十年文革形成了斷崖。周秉義的婚姻對他的發展有着相當傳統的影響。《大江大河》裏的宋運輝似乎更能體現草根階層的向上穿越,其實他的成長多少也和婚姻有一點點關係。

再說二姐周蓉,她不僅聰明,還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女性。未經父母同意,借下鄉離家出走,遠嫁了一個破落的詩人。

經濟並非是唯一追求幸福的路徑。知識是可以超越經濟的,當然真正有知識的人,在當今社會也不至於在經濟上陷於窘迫。周蓉成爲了大學教授,這對她早期追求的理想,應該說已經是一種相當的成功了。

可她還是和詩人老公分手了。詩是一種浪漫,漢語與西方語言不同,本身就相當“朦朧”,古漢語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沒有。今天的白話文已經被“西化”。加入了更多的語法和邏輯,估計作爲詩的語言,朦朧之美恐怕再難超過漢語了。

可事物發展到極致,也會遇到“理想悲劇”。浪漫詩人丈夫多次出軌,讓周蓉不得不爲自尊割捨了第一段婚姻。過日子可以很浪漫,但也得承受後果。好在家鄉還有一個爲她“守身如玉”的帥哥幹部子弟。小說裏周蓉爲了女兒,拋下第二個老公長達十二年,在法國過她過着獨立女性的日子。這不能不說也非常有個性。

周蓉過得日子超越了歲月靜好,但又過於烏托邦。不能不說她的人生是豐富的,但過得也跌宕起伏,不計後果。活出了一種新女性的風采。

小說和劇本最着力刻畫的是老三週秉昆。他太普通了。在朋友們眼中,他仗義熱情。在父母眼中,他孝順有加。在領導眼中,他善良可教。在老婆眼中,他近乎完美。

人活着是給自己看的?還是給朋友和社會看的?是領導的表揚重要嗎?還是父母的滿意重要呢?是被老婆疼幸福?還是疼老婆更幸福?誰說得清?說清了更有幸福感?還是更朦朧些更有幸福感?

孩子對周秉昆是那麼重要,爲了一個強姦犯和自己老婆生的養子,他大打出手,結果坐了牢。爲了自己也不太明白的政治事件,也仗義了一把,還被抓了。

生活有那麼多苦,周秉坤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好房子,花光所有積蓄,結果被騙,重新回到“光字片兒”。生活公平嗎?好事老婆跟着他一起幸福滿滿,災難老婆默默地跟着他一起扛。

兩個人的夫妻生活總是那麼和諧,像一種強勁無比的溶劑,多大的痛苦都可以被消解。作者說這是那個年代最簡單的幸福,只要兩顆真誠熱烈的心就能達成。

別以爲這太簡單了,大多數家庭,這種幸福是一個衰減極快的函數,峯期不過是結婚的頭幾年。幸福就是可以很簡單,前天頭條發來一個問題:

人生最好的結局是什麼

是有幸在人類文明中留下點什麼的那些人。對沒有那麼高天賦的普通人,和相惜相愛的人相守到老也可以滿意了。

我的回答您滿意嗎?周秉昆就是一個幸福的普通人,他不僅幸福了自己,也幸福了老婆,不僅幸福了父母,也幸福了親朋好友。解讀了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兄妹三人的幸福不一樣,老大作爲父母官,當然不能只顧及個人幸福,因爲它的基礎與擔當者的責任有關。

老二,就想活出五光十色。愛誰誰,喜歡她,就只能接受這種個性。因爲有這樣的個性,她才能發出光。

老三,活出了情,活出義,活出孝,活出了甜酸苦辣的生活滋味。不管你喜歡哪一種,真誠對待生活,生命就一次,抱怨無意,去笑迎明天的朝陽吧!

篇九: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人世間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一部好劇,時間是從1969年開始,是以北方周姓人家三代視角,描述了幾十位平民子弟近50年的跌宕起伏人生。

我是第一次看這種長時間跨度的劇,他講述了很多人的一生,不管你出生60後70後80後還是90後,你都能在劇裏找到自己的化身,看完這劇我發現,子女有沒有出息跟父母有沒有文化沒啥關係。

但跟夫妻關係好不好,成長環境好不好有直接關係,有一句話特別好,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要用生來治癒。

劇中的人物點評:

周志強,周家人的父親,家庭一把手,是個老黨員,是位八級工人,實幹家。

優點:正直,能幹,有威信,大家都很尊敬他,思想覺悟在他們那一輩算很高了。

缺點:脾氣大,會打人,倔強,自尊心超強,愛抽捲菸,大病快死的時候,還找兒子抽了二根。

總結:他非常愛自己的女兒和二個兒子,他女兒私自下鄉跑貴州農村去,嫁給了一個詩人馮化成,很多年都沒有原諒她。

聽到他小兒子喜歡上一個帶小孩的寡婦,氣得直接就一腳把人踢飛了,他的大兒子娶了省長的女兒,他到死也不知道是他兒媳不能生育,也因爲身份地位給他帶來了很多困擾,到死也沒看見親家一面。

但最後他都認可了兒女們的婚事,他是一個明事理的人,是一個好父親,他唯一不好的地方是他愛打人,他小兒子周秉昆就繼承了這個不好的缺點,後來因此坐了二次牢。

李素華:是周志強的老婆,非常慈祥的一位奶奶,非常愛自己的子女,很愛笑,有句話叫情深不壽,她在老頭去世後,因爲過於悲傷,也相繼去世。

大兒子周秉義:是個學霸,畢業於北大哲學系,職位做到了部長之後反回家鄉,實現了光子片舊房改造,他沒有子女,爲了忙事業也很少時間和愛人在一起,最後還得了胃癌,他爲建設新中國無私的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看劇的時候很多人彈幕說他是個直男,其實這樣一個人,根本沒有時間去理解和關心他們,因爲他的腦子裏愛的是國家和老百姓,家庭被排在了次要位置,不是不愛,是一種大公無私的愛。

很多人說他沒孝心,不關心自己的弟弟秉昆,當他弟弟要坐牢的時候,我想觀衆都希望他出面幫他弟弟,有這樣想法的人,顯然也不適合從政,做不了這樣的人,如果他幫了,他就和龔維則一樣的結局了。

很多人在看到他差點被炸死的時候,都希望他能回去教書,他自己都有動搖了,但後來又堅持要做出成績,我做爲一個觀衆,在當時都有些不理解,太難了,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拼上了性命,最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他是了不起的人物,我覺得當時不理解他的人,都不屬於這一類人,這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極少數,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

女兒周蓉:是個學霸,畢業於北大文學系,私自跑去貴州找自己的情人,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追求的是理想的愛情,純潔的職場關係,爲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不計後果。

這本身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多人說她自私,我覺得愛情本身就是勇敢者的遊戲,她的這種勇氣,很多人想都不敢想,更不要說做了,這也是她女兒佩服好的地方。

由於她把生活太理想化,丈夫受不了她離婚了,被社會暴擊後,她慢慢開始變得世俗,所以觀衆也覺得她成長改變了,看她更順眼了,現實世界幾乎沒有這麼天真的人。

尤其是把禮物送出去了還要回來的,但也不是無法讓人理解,因爲他根本不會搞人際關係,她認爲要靠實力,送禮是在收買人,太丟人了,尤其是禮物送了,臉也丟了,還辦不成事,那還送那麼貴的禮幹嘛,不是白送了嗎,反正我也不想求人,不如拿回來,當然這種行爲沒有幾個人會去做。

她不孝敬父母,是因爲她一心想追求到自己的愛情,她不撫養自己的女兒,因爲她想實現自己當老師的夢想,很多人認爲她很自私,是因爲這些人沒有這種追求,如今遠嫁的女人還少嗎?如果遠嫁後男方沒有父母了,子女放孃家帶的沒有可能嗎?現實中其實都尋在,只是你可能沒有這麼好的父母。

劇中有句詞說,一個人真的很難理解另一個人,其實細想沒有什麼不理解的,你不理解只是因爲你不是那種人,而且你不會站在她的立場去思考她的這事合理性。

小兒子周秉昆:樂於助人,有一幫發小,生氣愛挨人這點很像他爹,固執也像,自尊心很強也像,娶了一箇中國好媳婦鄭娟,中國其實有無數這種顧家型母親,她們任勞任怨,默默的爲家付出,不一定有他這麼完美,但承擔了家裏最多的家務和子女撫養,非常了不起,令人感動。

周秉昆很孝順,經歷了最多的人生波折,雖然他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下,娶一個帶着小孩的媳婦,但他的一生是最幸福的,如果他不打人,不坐牢,那麼他的一生,我想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但很顯然,我們沒有那麼多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也沒有那麼重感情的人際關係了。

春燕大大咧咧的,工作很努力,也會搞人際關係,但她繼承了好媽愛攀比的缺點,後來變得越來越現實,不講情面了,這是一個人德性方面還是有點問題,德寶理想就是娶個白富美,好吃懶做,吃軟飯不想努力,結果也是這樣,所以她兩最後是最不受待見的。

現實生活中最多的普通人應該就是宇虹和國慶了,普普通通爲了生活拼盡了全力,也只能勉強的活着。

全劇創業最有魄力的就是駝士賓了,他是最早期的成功創業者,缺點是愛打架,最後被誤殺,雖然犯過錯,做過牢,爲人正直,有義氣,當然他大哥自來水比他更講義氣,只是他大哥從小沒父母,天生沒安全感,膽子沒有他大。

如果他不犯錯或者不打架他的人生或許完全不一樣。

劇中還有仨個厲害的老太太,看過這劇的人一定知道,她們各有特點,一位慈祥、一位嚴厲、一位智者,慈祥的老太太教出了二位北大學霸。

嚴厲的老太太有時有些調皮,改變了二個人的命運,讓他們上考上了大學,指出了秉昆很多缺點,是他的貴人。

另一位是秉義岳母,可以說是他的人生導師,非常有智慧,智者就是那種一眼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最後提一位是蔡曉光,商情商高智商,善於搞人際關係,是很多觀衆喜歡的一個角色。

如果窮過,推薦你看,如果你沒窮過,推薦你看,如果你很少被感動過,推薦你好好看看,如果看完沒被感動,算我輸。

篇十: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

《人世間》放棄了傳奇性,以身邊人的視角來描寫人物傳情達義,塑造了可信、可愛、可親的平凡人形象。

周父是新中國第一代建築工人,這讓他驕傲,在三線建設工作的幾十年裏與家庭聚少離多也無怨言。他有中國式家長的獨斷和望子成龍的期待,但絕非封建家長。在他的價值體系中判斷人的標準就是“好人”。因此,當他確認了馮化成和鄭娟是“好人”時,便與女兒、兒子冰釋前嫌。

在做一個“好人”的前提下,周家三兄妹的性格人生各有色彩。哥哥秉義具有傳統知識分子齊家治國和共產黨員爲人民服務的理想情懷。在面臨改變命運的歷史機會時他選擇了對愛情的忠誠;在面對自己家和岳父家之間的衝突時他選擇了理解;在面對軍工廠改革時他選擇了迎難而上;在面對洶洶輿情時他選擇了隱忍;最後他主動請命回到吉春完成了光字片的改造,實現了岳父和自己的理想。他是一個講黨性原則的幹部,但並非六親不認的螺絲釘。從政治人格上看,他從岳父那裏受教固然頗多,但不如說他更像曲書記。姐姐周蓉則明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年少時與北京詩人通信戀愛,還是不告而別在貴州與馮化成結婚,又抑或是毅然與馮化成離婚與蔡曉光再婚等,都清晰地展現了她個性中的決然不羈與愛自由。弟弟秉昆具有他這個階層常見的同情、寬容和智慧,更鮮明地體現了平民階層的精神價值。面對陷入絕境的鄭娟一家,他從同情幫助中萌發了愛情的火苗越燒越旺,即使面對全家的反對也義無反顧地要與鄭娟結婚。他沒有哥哥姐姐那樣有本事,但他守住光字片的兩間老屋照顧了媽媽也成了兄弟夥的主心骨,之後又通過開飯館開書店買房子獲得了成功,也獲得了父親的肯定。這個“老疙瘩”看似愚笨,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娃養,還爲此失手傷人入獄十幾年,但這就是一個普通人對做一個“好人”守護自己家庭的樸素信仰。

鄭娟也是創作者用力刻畫的人物。這個身世悽慘沒有工作一輩子照顧家庭的柔弱女子,卻有對愛的不顧死活。當她認定了秉昆之後,便不管不顧地付出。但鄭娟顯然不是劉慧芳,面對孫小寧對自己擁有的家庭的挑戰,她毫無猶豫地對其進行警告。鄭娟用一雙手和一顆心守住了家庭,守住了幸福。所以周母對她說,自己得的秉昆的“濟”其實是她鄭娟的“濟”啊。

電視劇還刻畫了秉昆的一衆小夥伴,以及老馬、曲書記等高級幹部。這些人物各具性格的弧光,也都有自己的價值和道德底線。即使駱士賓和水自流這樣的人物也體現出了時代某個層面的辯證邏輯,同樣具有審美價值,沒有絕對的“壞人”。他們都在歷史洪流中努力向前,爲自己爲家庭,也爲城市爲國家。他們身上的良善堅韌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身上最可寶貴的真義,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能穩步向前最堅實的根基。

《人世間》的故事圍繞着“光字片”裏周家三兄妹展開,近50年的時間跨度裏,主角周秉昆的一生歷經了各種波折與坎坷。和大多數影視作品的主角自帶英雄光環不同,周秉昆既不像自己的兄姐那樣能考上北大、脫離自己的階層,又沒有達成什麼了不起的成就。將周秉昆這樣的普通人作爲主角,是王海鴒認爲《人世間》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人世間》的本質是寫普通百姓,周秉昆的終極目標就是把自己的小家過好。”王海鴒認爲,過去的影視作品喜歡塑造英雄,也喜歡強調家國大義,但《人世間》要呈現的是既有宏觀又有微觀的世界,“大家和小家組成了社會,兄弟三人中哥哥一心爲大家,弟弟一心爲小家,這樣和睦的家庭和一家兄妹的命運,才構成了我們過去的歷史。”王海鴒認爲,經過歷史的長河,如今的觀衆已經能夠理解周秉昆的價值觀,“我們希望所有的普通人都活得滋潤,得到撫慰。畢竟不是所有人天生就開掛,自帶光環,這也是我們每個獨立的個體,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裏。大家不見得是爲人類做出了多少貢獻,而是爲自己的小家做了貢獻,沒有小家就沒有大家。”

聽說演員雷佳音在劇中和周秉昆“很貼”,爲這個角色增色不少,王海鴒也表示很欣慰。她認爲是周秉昆的質樸可愛,讓觀衆們感到欣慰,“誰都願意看英雄,但我認爲人人是相通的,不管平民還是英雄,能寫出人性深刻的東西來,都會得到認同。除非你爲了寫平凡而平凡,和觀衆的關注點沒有對接上。”

彼時,這部作品還未被茅盾文學獎加冕。

該劇主要改編自樑曉聲的同名小說改編,以居住在北方某省會城市的一戶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視角,描繪了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時間內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導演李路的實力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此前火爆全網,掀起觀劇熱潮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便是出自他手。而這次李導的表現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從目前觀衆的反應程度和劇集取得了成績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

電視劇善於展現日常生活,已有《平凡的世界》《金婚》《父母愛情》等珠玉在前,但《人世間》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將前述經典恢宏的史詩性與細膩的情感性融爲一體,在經緯交織中熔鑄出以光字片的歷史命運爲代表的當代中國城市發展與百姓生活的縮影。

《人世間》想要表達的是個人、家庭與羣體、城市之間的同構命運。“光字片”是北方吉春市的邊緣棚戶區,這裏有木材廠、醬油廠、拖拉機廠、軍工廠等,居住的大多是新中國的第一代工人家庭。這些家庭裏,有如周志剛這樣的支援三線建設的建築工人,也有“六小君子”這樣的“工二代”,以及周楠、馮玥和周聰這樣的第三代。它是光榮與夢想的同義詞,也是困惑與艱難的近義詞。電視劇從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鄉爲故事起點,逐步展開了共和國50年發展演進的宏偉畫卷,其中涉及了上山下鄉、三線建設、恢復高考、知青返城、改革開放、反腐倡廉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節點和事件,而劇中這些工人羣體家庭的歷史命運也就隨之跌宕起伏。這樣,光字片就有了極典型的意義,成爲了中國城市50年發展的一隻“麻雀”,而電視劇也就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家庭故事,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故事”了。

在注重長時間跨度帶來的歷史深度的同時,《人世間》還從空間的角度拓展了故事的寬度。光字片猶如蒲公英的花托,隨着光字片的人從這裏出發,像種子向外飄散。隨着周志剛,我們來到了四川三線建設前線的起伏大山中;隨着周秉義,我們看到了生產建設兵團的雪山農場;隨着周蓉,我們見到了貴州的青綠山水;隨着駱士賓和水自流,我們見證了深圳的迅速崛起。多樣化的空間通過人物關係的牽連爲電視劇構造了一個蒲公英般的輻射與漂移狀的故事世界,強化了電視劇容納社會歷史的能量級。從北方到南方的對角線既畫出了劇中人物的種種命運,也畫出了國家發展的變奏曲線和強弱聲調。但最後,這些從光字片飄散在外的人們又都回到了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去見證光字片的消失——這既是光字片老百姓幾代人的期盼,也是以郝省長與周秉義兩代共產黨幹部爲代表的黨和政府對百姓美好生活莊嚴的兌現。

《人世間》中的世界當然並不全然和諧美麗,也充斥着各種矛盾衝突、思想困惑和人性複雜,但難得的是這個世界中的人們始終沒有喪失對美好生活的執着嚮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從而讓這一方人世間成爲值得留戀的有情天地。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20839.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精選 人世間 觀後感 心得體會作文10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人世間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