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精選11篇)作文

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精選11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91W 次

篇一: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精選11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要的是葫蘆》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主要講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當他發現葫蘆上長了蟲子時不去除蟲,而是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連葫蘆也落了。

今天聽了朱慧老師執教的《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很感謝她帶給我們這麼精心的課堂設計。感受頗多,我將從以下幾點談談!

1、識字教學潤物細無聲,體現了高效率的識字教學理念。朱老師採取隨文識字法,結合漢字的構字之美,通過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這一特進行識字教學,教學時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如:形聲字、形近字、加一加、換偏旁等識字方法,如學習“盯”一字時,先指導學生用肢體語言瞭解詞意,後指導學生說話,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學科特點,反覆鞏固所生字,我本以爲識字環節就這樣結束了,但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朱老師還把這幾個字變成一首形象的兒歌,讓字寶寶通過各種形式反覆與學生見面。這樣不僅培養學生z自主識字的習慣,還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朱老師的這種教學方式爲我們低段的識字教學開啓了一扇智慧門。

2、閱讀教學的獨具匠心讓人歎爲觀止。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朱老師注重用好教科書,注重憑藉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學中,朱老師抓住關鍵詞語指導學生品讀課文。如抓住:雪白、細長等詞語,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讀好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

簡筆畫助力朗讀指導,一般我們的板畫只是爲了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知識點或幫助學生形象直觀感受事物形態,不得不說朱老師想得比我們深、比我廣,真正達到了高效的語文教學。她只貼了三片葉子,讓孩子們說感受,接着又貼出許多綠葉,幫助學生理解“長滿了”的意思。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讀出學生關鍵詞語所要表達的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達到朗讀指導的目的。

3.寫字教學做到四個到位

本課學生會寫的生字是8個,朱老師重點分析了四個生字,教師是先讓學生整體觀察,通過比高矮、比大小、看穿插,使學生把握字的結構特點。然後再進行示範寫教學,把難寫字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進行了強調,加深學生的感官認識,指導還是比較詳細的,這樣落實到學生寫,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評價學生作業時,先讓學生互評,教師再集體糾正與評價。做到四個到位,即:學生觀察到位、老師示範到位、學生書寫到位、師生評價到位。

4、信息化手段彰顯優勢。本節課朱老師充分將“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中有利因素與學科創新素養教育因素緊密結合起來。以“互聯網+教育技術”爲支撐整合數字教材資源,緊扣創新素養教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落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的30微能力點中的個別點,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朱老師結合西沃軟件的運用,使用計時器、視頻、音頻、投屏技術、手寫筆圈劃批註等信息手段促使教學目標有效達成,朱老師合理運用數字教材播放課文朗讀,還巧妙地利用了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對照來學習課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巧妙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情境,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5、創新素養教育激活課堂教學,朱老師促進學生的學科思維發展,使孩子們激情飛揚,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多麼可愛的小葫蘆!這個句子後,激發學生想象的思維,進行說話訓練,多麼()的()啊!孩子們大膽發言,思想的火花被激活,真正體現了教師對孩子們創新思想的教育教學。又如孩子們對葫蘆所知不多,教師藉助信息化手段,播放葫蘆的作用配樂視頻,立刻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也是教師對創新素養教學的體現與落實。

朱老師的課真的是“言字畫態才情現,認寫讀說實效成”,但是“完美無缺的課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問題,有缺點,值得反思的纔是真正的課堂”。例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們能積極的閱讀、思考、發言,但也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並沒有舉手等,老師並沒有引起注意,教師要注意隨時調控課堂,調動學生興趣。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有談的不到之處,敬請諒解!

篇二: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主要介紹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當他發現葫蘆上長了蟲子時不去除蟲,而是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最後連葫蘆也落了。

聽了趙翠軍老師支教的的多媒體課《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感覺她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重點、難點把握準確,符合學生實際和課程標準。教學思路清晰,學習氛圍濃厚和諧,師生互動,學生參與度高,真正體現了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地位。

一、注重閱讀以讀品文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趙翠軍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表象。拼接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長滿綠葉、雪白的小花、掛、可愛等詞語,讓學生齊讀、個別讀、帶感情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進行了第四段的教學,葫蘆都落了,學生們一臉的疑惑,怎麼回事呢?學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原因,學習氛圍空前高漲。

二、重點突出以圖導文

趙翠軍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操作簡單,使用熟練。在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選擇關鍵詞句突出文章主旨,“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還呢!”通過齊讀、個別讀、表演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理,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趙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語速不緊不慢帶給學生一種放鬆的學習狀態。普通話準確,語言清晰。

四、完美的課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缺點值得反思的課堂纔是真正的課堂。美中不足的是,在組後的幾分鈡,有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積極的回答問題,老師沒能及時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三: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主要講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當他發現葫蘆上長了蟲子時不去除蟲,而是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連葫蘆也落了。

週三聽了王曉潔老師執教的《我要的是葫蘆》第一課時,很感謝她帶給我們這麼精心的課堂設計。這堂課給我的整體印象是紮實有效。下面說說自己的一些感想。

1、字詞檢查紮實。對於低段生字教學,王老師很有她的一套教學特色方式。通過認讀、給生字換偏旁、給生字組詞讀等方式,訓練學生自學生字詞對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2、注重閱讀。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王老師注重用好教科書,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本,注重憑藉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第一段的教學中,王老師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雪白、細長、滿等詞語,隨機出示所要學習的句子,使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

3、重點突出。王老師在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選擇重點詞句段啓發學生的思考與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關鍵詞句:“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4、而且在課堂中,王老師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她讓學生每個人都有參與到教學中,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玩中學,學中玩,更好的掌握課文的知識。

5、在教學生字過程中,王老師也是非常仔細、細心的指導學生寫好每一個生字。

聽了王老師的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原來上課還可以這樣上的。以後我要多多學習。

篇四: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聽了二年級洪老師上的合作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堂紮實有效的語文課。洪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至始至終以飽滿的情緒感染着學生,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吸引着學生,爲學生營造了一種無拘無束的氣氛,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爲主動學習。整堂課的亮點很多,下面我代表三年級語文組對洪老師的這堂課談幾點體會。

1.以圖導文,激發學生興趣。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洪老師從兩幅插圖入手,讓學生找不同,比較葫蘆枝葉茂盛的樣子與被蚜蟲咬過以後的樣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以“變”理文,明確課文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洪老師獨具匠心,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力求創新與突破,採用變序閱讀法,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幅圖片後找到課文中相對應的自然段,自主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讓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文章的主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

3.以讀品文,突破教學難點。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學中,洪老師無時無刻都在努力營造着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讀書氛圍。課堂中,洪老師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表演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特別新穎的是洪老師還設計了“招聘啓事”表演課本劇這一環節,讓學生來讀一讀、演一演種葫蘆的人與鄰居的對話,讓孩子們在創設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體會。

一堂課總會留有一些遺憾的地方,我們組老師在評議時也講到了幾點有待商榷的地方:

1.洪老師在說“一模一樣”這個詞時,讀音有誤;理解“自言自語”這個詞時,有學生回答說是自己在心裏說,這個意思不準確,老師沒有及時糾正。

2.在學生交流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說”的句子時,課件已經用不同顏色把所想和所說的出示了,應該先請學生回答後課件再顯示不同顏色以示區分。

3.表演課本劇環節的最後,洪老師是請全班同學一起帶上動作表情來讀句子,這裏如果是分男、女生或者分兩大組來分角色讀會不會更好呢?

4.引出道理的部分,節奏比較快,個人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當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時,他一定很傷心,很後悔。這時,請學生來當鄰居或者是那個人的朋友,通過對話的形式把道理告訴那個種葫蘆的人。

5.拓展部分環節不夠清新,老師的引導有點偏離主題。我覺得這裏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續編故事呢?比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顆葫蘆……(後來怎麼樣?)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還有一些細節之處,比如頭飾區別一下可能效果會更好;“招聘啓事”的課件上好像出現了“第三關”“闖關”這樣的標題,但前面並沒有看到“闖關”遊戲,課件還可以更嚴謹一些。

篇五: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課的一片講讀課文。文中主要講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當他發現葫蘆上長了蟲子時不去除蟲,而是隻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連葫蘆也落了。

聽了高老師的《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覺得這是一節樸實無華,紮紮實實的低年級隨文識字課。1.識字教學潤物細無聲,體現了高效率的識字教學理念。

本課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教師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把識字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習,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而且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能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字。例如:葫蘆,直接通過葫蘆的圖片,自然而然的就讓學生認識了這兩個字。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認字,通過認讀、給生字換偏旁、給生字組詞讀等方式,總之,課堂上教師通過多種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識字的難度,使學生產生識字的願望,教學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2.寫字教學紮實有效。

本課學生會寫的生字是8個,由於本節課高老師講解的是第一課時,學習第一自然段,所以只寫了“棵”和“謝”兩個字。重點指導了“棵”字的書寫,在課堂上老師先講解寫法再範寫,最後讓學生在本上寫出來後投影講評。老師指導的比較細緻,學生學的紮實。

3.以讀品文。

課標中在低年段中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整節課中,教師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領會、感悟作爲重點,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雪白、細長、滿等詞語和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通過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領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文句。

建議:

教師的評價語言還是過於單一,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上的及時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更好的參加到課堂教學中。

篇六: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聽了羅老師的《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覺得這是一節樸實無華,紮紮實實的低年級隨文識字課。

1.識字教學潤物細無聲,體現了高效率的識字教學理念。本課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教師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把識字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習,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而且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能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字。例如:葫蘆,直接通過葫蘆的圖片,自然而然的就讓學生認識了這兩個字。如掛、哇,老師先讓找一找第一自然段中字形相近的字,然後讓學生思考,回憶以前學過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中和它們長得像的字寶寶“娃”和“窪”,利用漢字是音義、形統一體的構字規律,結合偏旁表義這一特點,既幫助學生複習了以前學過的生字,又通過音義、形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印象深刻的記住了這幾個形近字。而且老師還把這幾個字變成一首形象的兒歌,幫助學生區分、記憶。“盯”字,教師不僅通過師生的對讀,來幫助學生理解“盯”字的意思,還通過學習“掛哇”時偏旁表義的特點幫助學生識記,總之,課堂上教師通過多種的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識字的難度,使學生產生識字的願望,教學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2.寫字教學紮實有效。

本課學生會寫的生字是8個,本節課老師重點指導了兩個字“言”和“每”。像“言”字的教學,教師是先通過“言”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不但記住了言字的結構,又理解了言的字義幫助學生掌握言字的整體結構,整體觀察,把握字的結構特點。然後再指導注意“言”字第一橫的寫法,“每”老師也是重點抓住重要的一筆橫要寫在橫中線上。指導還是比較詳細的,這樣落實到學生寫,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讀品文。

課標中在低年段中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整節課中,教師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領會、感悟作爲重點,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通過指名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領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文句。

建議:

1.指導學生利用音形義結合的方法識記生字後,藤、葫蘆可否也讓學生觀察一下偏旁,它們是草字頭,與植物有關,所以是草字頭。這樣把本節課學到的識字方法又讓學生加以鞏固,我覺得會更好。

2.老師雖然抓住文中重點的句子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但朗讀的指導不夠,不到位。像那個人喜愛葫蘆,都從哪些句子或詞語能感受到的呢?老師只抓住了第一自然段的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通過這幾句來體會,其實像: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這個“每”字;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這幾句話,也都能看出他對小葫蘆的喜愛。老師一定要抓住關鍵的字,標點符號,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當時種葫蘆人希望小葫蘆快長大的那種急切的心情,喜愛小葫蘆的心情。

3.教師的評價語言還是過於單一,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上的及時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更好的參加到課堂教學中。

4.寫字時教師的範寫沒起到範寫的作用。可以把字帖往上放,或在往旁邊動一動,讓學生能看見。

4.我覺得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完全可以體會到葫蘆爲什麼會落下的原因與葉子上的蚜蟲有關係,那麼學時自然而然的就把這個問題解決是否更好?

篇七: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4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思維方法”,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廖老師目標清晰,重難點突出,從教學設計、課堂生成、教學效果呈現來說,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我想從引發我思考最深的2點來着重談談我的看法。

1.創設情境巧激趣。在開課伊始,通過讓學生與小葫蘆打招呼和葫蘆對比簡筆畫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而恰到好處的“葫蘆葉的自述”簡單直觀的呈現了葉與果的聯繫。

2.對比朗讀悟寓意。在這課中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是這課的教學重點。廖老師通過給句子換說法、對比朗讀,體會感嘆句和陳述句的意思和語氣的不同,努力通過各種方式突破重難點。

此外還想給廖老師探討以下兩點:1.這個單元主題是思維方法。那這課除了言語上面的訓練之外。思維方法的訓練是否也要貫穿其中。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的看問題。這是唯物注意辯證法,在說話練習中是否還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談談。2.有人說,語文是一種能力,是通過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體現出來的生存能力。那在這個生存能力中讀是更爲基本的技能,多讀、多誦,體驗就在其中;多讀、多誦,感悟就在其中。

篇八: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我要的是葫蘆》。下面我就從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目標

本課時我制定的目標爲: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指導正確書寫“哇、怪、每”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感嘆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我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有四點: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理念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有明確提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出現了陳述句、反問句和感嘆句。其中,感嘆句出現的次數最多,在句中表達的語氣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感嘆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二是基於對教材的認識。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的第14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葉子被蚜蟲吃了很多,鄰居好心勸他治治蟲,他不但不聽還說:“我要的是葫蘆”。最後,葉子被吃光,他卻連一個葫蘆也沒得到。說明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只顧結果而忽略的過程。學生通過朗讀,可以大致讀懂課文內容,但是對於葫蘆爲什麼變黃又紛紛落下這一原因不清楚。因此,仔細品讀文中的句子就變得十分重要。文中那個種葫蘆的人,他的語氣是隨着葫蘆的變化而變化的。當看到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綠葉時不禁讚歎:“多可愛的小葫蘆哇!”當發現葉子上爬滿蚜蟲時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我要的是葫蘆!”因爲他關注的是結果——葫蘆,對葉子的生長毫不在意。正因爲這一疏忽,說明他還不明白葉子與葫蘆之間的關係。葉子都沒有吸收養分,如何能夠開花結果呢?讀好文中的感嘆句,能夠幫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蘆》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展開的,選編一些能夠給人以啓迪的成語和語言故事。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學生主動讀故事的興趣,在閱讀中抓住有特點的句子,通過朗讀體會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語言特點,幫助學生提高朗讀、閱讀理解的能力。

四是基於對學情的認識。

同學們在一年級時就接觸到了感嘆句,知道感嘆句是用來表達強烈情感的。在多篇課文中都有出現感嘆句,而一般出現大多以讚美的情感爲主。《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第一次出現了表達不同語氣的感嘆句。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句子的這一特點,反覆朗讀,讀中體會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同時也爲我們讀懂課文奠定基礎。

也據此,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隨文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難點確定爲通過朗讀體會感嘆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所以,本節課我採用了隨文識字法、朗讀法、教授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本節課我的學法指導主要包括:朗讀法、舉一反三。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一開課我便以邀請朋友的口吻出示葫蘆圖片,指導學生讀好“葫蘆”,並說出識記的方法;接下來爲學生簡單介紹葫蘆的作用。當學生看到可愛的葫蘆,尤其是看到葫蘆可以做工藝品或是樂器時,個個對小葫蘆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從而由此轉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識字教學是低段的學習重點。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自主識字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師作爲課堂的引導者,不僅要讓學生會讀、會認、會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教學生字“盯”的時候,我先讓學生看字形猜字義。學生一看就知道這個字表示看的意思,接着讓學生盯着老師看,通過動作說說這是怎樣的看?最後讓學生說出幾個與看的意思相關的生字。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識記住了“盯”字,並積累了與其意思相關的其他生字。再如教學“哇”的時候,學生利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進行識記,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一首兒歌,將“哇、娃、蛙、窪、掛”幾個字都用上。這樣以一帶多,不僅識記了新字,還能夠鞏固已經學過的字。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指導書寫

本課會寫的字一共有8個。第一課時中安排了三個比較難寫的生字。教學時,引導學社先觀察,再說說需要注意的部分,如“口字旁”書寫的位置,“豎心旁”的書寫筆順等,接着教師示範書寫,學生進行描紅練習。最後進行展示評價。

(四)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仍以課文內容爲主,爲學生留下懸念,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願望。

篇九: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是講一個人在種葫蘆,不去除蟲,而是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連葫蘆也落了。我昨天看了下教材,粗略地想了個教學思路,但是總有很多地方想不透徹,今天看了鮑老師的教學設計,我的思路清晰了,理念更新了,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我要向鮑老師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最讓我有震撼的是:

1.識字教學潤物細無聲,體現了高效率的識字教學理念。如掛、哇,老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讓孩子自己思考,孩子說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做動作,另一種是換偏旁,這種音義、形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印象深刻,教學效果顯著,還幫助學生複習了以前學過的生字,這裏就向我們傳播着潘老師強調的高效“集中識字”教學方式。她還告訴我們識字教學應遵循漢字的構字規律——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根據漢字的這一特點,鮑老師也採用了音、形、義結合的識字方法。我本以爲這兩個字的識字教學到此爲止了,因爲已經達成了識字教學的目標,但讓人大開眼界的是鮑老師還把這幾個字變成一首形象的兒歌,而且是一首簡單、又包含字義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的兒歌,通過各種形式反覆見面的生字得到了鞏固。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識字的難度,使學生產生識字的願望。

2、閱讀教學的獨具匠心讓人歎爲觀止。一般我們的板畫只是爲了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知識點或幫助學生形象直觀感受事物形態,不得不說鮑老師想得比我們深、比我廣,真正達到了高效的語文教學。她只貼了三片葉子,再問學生是不是夠了,就能幫助學生理解“長滿”的意思。她藉助板畫引導學生讀出葉子的多,學生讀得有進步了,老師就隨機貼上葉子,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達到朗讀指導的目標。

在初讀環節,鮑老師對教材的處理也是非常巧妙的,通過讓學生看連環畫,老師引述的方法激勵孩子讀書,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在學生讀到生字時,鮑老師就採用隨文識字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生字。我一直煩惱隨文識字怎麼教,我覺得這種方式對故事性強的課文操作性很強,鮑老師的這種教學方式爲我們的教學開啓了一扇智慧門。

鮑老師的課真的是“言字畫態才情現,認寫讀說實效成”,不過在我心中還有一個想法值得商榷,潘老師指出藤這個字應該引導學生了解這是一種植物,所以它是草字頭,理解字義的同時也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那同樣的這裏的葫蘆是否也應該點下它們是草字頭,否則學生可能不會關注字形,仍只是達到音義結合的效果。當然我表述的是個人的想法,還是比較稚嫩、粗淺的。

篇十: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在組內老師們的共同研究下,在武老師的精心準備下,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綜合組內教師的意見,我們認爲這節課有以下一些優點:

1、教師的教態好,親切、自然。整堂課教師始終面帶微笑,給孩子們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同時教師的激勵性評價運用的準確、及時。當孩子們回答完問題之後,或是朗讀比較好、說的比較好的時候,教師總是及時的進行肯定與表揚。再有,通過貼“小蘋果”的方式進行鼓勵,更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因爲,老師的這些做法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非常適用的。

2、識字、寫字教學方法靈活,紮實有效。作爲低段教學的重點,武老師在處理的方法上比較靈活,而且有實效性。比如:在導入新課的時候,老師出示了小葫蘆,然後讓老師和學生一起板書“葫蘆”這兩個字,寫完之後,老師讓學生自己觀察並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從而讓學生在自己分析字形的同時加深了記憶,並且進一步鞏固了這個詞的讀音。在複習詞語的時候,老師說帶孩子們去葫蘆園做摘葫蘆的遊戲,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然後老師從指名讀——開小火車讀——齊讀,讓每個孩子對這些詞語都有了一個再現的過程,從而又加深了記憶。最後,老師指導學生寫“言”這個字,先讓學生拼讀,然後指名讀,接着組詞練習,最後讓學生當小老師觀察這個字,並說說你想提醒大傢什麼?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學習,可以說是在真正的教會學生知識。

3、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的熱情高。像課文的導入部分,老師通過實物小葫蘆揭示課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因爲葫蘆是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所以當老師提問“你們知道葫蘆有什麼用處嗎”學生的小手一下子就舉起來了。再有老師出示兩幅圖進行比較的時候,孩子們的興致更是高,因爲比較圖與圖之間的差別是孩子們平時就特別感興趣、愛玩的一種遊戲,教師把它運用到課堂上來,學生的熱情自然就高,所以他們找的也特別仔細。

4、能夠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課文的理解。我們二年級的教學目標中有這樣一條“能夠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詞語的意思。”武老師恰恰就抓住了這一點。像通過比較句子,抓住“滿”這個字,讓學生體會葉子長得繁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抓住“盯着”、“自言自語”以及“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這句話,幫助學生理解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抓得準確、到位。

5、從整節課的設計來看,教學過程完整、流暢。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緊密,過渡自然,而且在很多方面很巧妙。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教師出示了這樣一段話“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老師把“綠葉”和“葫蘆”兩個詞用紅色的字體顯示出來了,然後讓學生讀。學生讀完一遍後,老師又讓學生再讀一遍,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明顯更集中了,讀的聲音也更大了。這時老師問學生“你們知道‘綠葉’和‘葫蘆’之間有什麼聯繫嗎”?語言精練,直奔主題。

6、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這節課老師設計了很多環節:自由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找一找、畫一畫、小組合作學習、讀完一段後質疑等等。這樣的設計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從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朗讀能力、質疑能力、想象能力等,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鍛鍊。

7、板書設計簡練、準確。題目是“我要的是葫蘆”,結果呢,我“不管葉子”“沒得到”葫蘆,從而告訴學生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道理。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們組內的老師齊心合力,積極的進行教研,每次聽完試講之後,總是及時地和武老師交換意見,熱情非常高。武老師更是用心,一次一次地修改,一遍一遍地進行試講,特別認真。但是我們的課堂是不完美的,每節課都會有遺憾出現,就拿這節課來說吧,1)、當學生讀錯字音的時候,“你別光盯着葫蘆了。”學生把“光”讀成了“guǎng”的時候,教師並沒有及時地進行糾正和指導。2)、在理解“盯着”的詞義的時候,學生說成了“盯着就是看着”的時候,教師也沒有指出來,其實這個解釋是不準確的,“盯着”應該是一動不動地看着。今後,在教學中還應該多注意一下這些細節。

最後,我想說:“關注細節,爭取讓我們的每節課都能上得更加精彩。”謝謝大家。

篇十一: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個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講述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可是在葫蘆長蚜蟲後不聽取鄰居的建議,最後葫蘆都掉落了的故事。從而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簡短的故事裏不僅蘊含着中國的文化底蘊,即看待問題的眼光和和諧的鄰里情。同時還有豐富的語言句式典範,如感嘆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反問句“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等,這是對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傳承和理解,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具體落實。也是課程標準中“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的具體表現。

二、說學情

本文的語言描述淺顯易懂,加上第一課時對課文的生字詞和內容都有大致的瞭解,所以本節課引導孩子探究葫蘆落了的原因就相對容易,但故事隱含的深刻寓意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老師着重指導。

三、說目標

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個人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藉助以往寫字的經驗,端正地書寫“盯、治”等生字。

2.聯繫上下文,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其中,聯繫上下文,體會種葫蘆人的想法,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境創設法、朗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增強,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又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五、說學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生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質疑激趣

這一環節安排了兩個內容,首先在開課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練習,通過這道填空練習,回顧了葫蘆的可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準備,同時又進行了說話練習,起到了內化語言,積累語言的作用。然後再通過課後第一題“這麼可愛的葫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落了”這一問題的拋出,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孩子們的探究興趣。

(二)探究原因,對話文本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了兩步展開教學。

第一步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讓孩子們對比讀,體會感嘆句、陳述句、反問句的不同語氣;通過“盯”和“自言自語”兩個詞語去品悟種葫蘆人對葉子上的蟲並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蘆”,不聽別人勸告的固執。同時利用形聲字的規律等指導學生書寫。

第二步在孩子們瞭解了種葫蘆人的心理活動後,相機補充葫蘆的生長過程的資料,讓孩子們懂得葉和果之間是有聯繫的。

(三)發展思維,內化語言

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兩個語言訓練:

1.說一說:如果你是那個人的鄰居,你看見葉子上有小蚜蟲,你會怎麼勸呢?

2.寫一寫:第二年春天,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會怎麼做呢?

這樣內化了課文語言,對孩子進行人文教育,鍛鍊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爲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的靈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爲了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板書設計將以學生課堂生成爲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在實施過程中會根據生成或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力爭紮實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874.html

  • 標籤: 葫蘆 我要 精選 評課 葫蘆島葫蘆山莊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精選11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我要的是葫蘆評課稿(精選11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