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通用20篇)作文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通用2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19W 次

篇一: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通用20篇)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這姓李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上總共有多少姓李的人呢?歷史上有多少姓李的名人呢。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李的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李姓的來源和李姓歷史名人。四、結論

1、李姓來源的說法共有九種之多,最多的說法是:出自嬴姓,爲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外族的改姓和指李爲姓。

2、李姓名人層出不窮,有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北宋女詞人李清照,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我們爲李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4、我們廣東李氏源於李世民後裔。

篇二: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張,身邊也有許多朋友姓張。“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做了一次“張”的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它方法。

三、資料整理

張姓的歷史來源

1、可能出自名人

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爲弓正,職掌弓矢製造。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於濮陽,封地清河。後逝葬於帝丘。因此,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於以字爲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可能源於改姓:

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本來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爲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

便以張爲姓。

源於賜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爲氏。

張姓人口數量與現狀

張姓是中華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在宋朝時期,張姓就有接近500萬的人口,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張姓第一大省市山東省。到了明朝張姓已成第二大姓,人口數500多萬。

張姓名人

《金匱要略》。書法家張芝,“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被稱“今草”。以及人稱“張天師”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

漢之後,有黃巾起義首領“大賢良師”張角;三國大將張飛、張遼、張郃;晉時文學家張載、學者張湛;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涼王朝-張軌家族;高昌國國王張孟明;唐代詩人張九齡、張繼、張說、張籍

總結

1張姓的名人有許多,由此可見張姓人才輩出。

2張姓作爲第三大姓,絕不是浪得虛名,人口衆多。

篇三: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班上就我一個姓孫的,我感到很奇怪,難道孫姓就這麼稀少嗎?於是我做了個調查。

二、研究方法

1、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瞭解孫姓的來源以及孫姓歷史名人。2。瞭解孫姓的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

孫姓的來源孫姓主要由五大來源組成:姬姓、羋姓、嬀姓、子姓和外姓的改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孫姓歷史名人孫陽、孫武、孫臏、孫權、孫書、孫炎、孫中山……孫姓人口數量據統計,當代孫姓的人口已達1800多萬。

四、結論

1、中國孫姓歷史悠久。據資料顯示,孫姓有八個淵源:春秋初期的姬姓、羋姓,嬀姓。殷商末期,比干子孫因避亂而改爲孫姓。因帝王賜姓而改氏,荀子後裔爲避漢宣帝名諱改爲孫氏。夏侯嬰之後因故改姓爲孫。外族的改姓。從以上資料中,我認爲這些可能是使孫姓成爲中國第12大姓的主要原因。現在姓孫的人有一部分在血緣上很可能是陳、荀、夏、侯等姓的後代。

2、孫姓歷史名人多不勝舉。春秋中期孫陽伯樂,著名軍事理論家孫臏,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魏國名將孫良,唐代有名醫孫思邈,書法家孫過庭、畫家孫立,近代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這些都是孫姓中引以爲榮的人物。

3、孫姓是中國第12大姓,據統計,當代孫姓人口已達1800多萬。

篇四: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家族有不少人姓武,我媽媽也姓武。歷史上有哪些姓武的名人?在我國姓武的人佔有百分之多少?帶着這些問題,我對“武”姓的歷史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這是關於姓“武”的歷史名人。

這是關於姓武的來源

這是關於姓武的狀況

這是關於姓武的演變過程及她的其他資料

四、研究結論

1、夏代曾奪到太康王位的后羿,有個賢臣叫武羅,這是中國最早出現姓武的人物,也是武姓的開始,被賜姓爲武姓的。唐朝有個賀蘭敏,原本是賀蘭姓。說是武則天父親的後代。

2、歷史上姓武的人很多。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商代國王武丁,清代學者武藝,五代後蜀著名領將武漳,元代太谷武祺,平民教育家武訓……

3、在我國曆史上,武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8%,居第95位,爲中國100個大姓之一,但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0位。

篇五: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肖,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肖。“肖”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肖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肖”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肖”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肖”姓來源: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爲姓,其後代延襲姓蕭。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肖”姓歷史名人:南海的肖步丹出身醫學世家;四川省的肖龍友爲前清拔貢,名中醫師;湖南省的肖紀美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的肖培根藥用植物與中藥資源學專家……

“肖”姓現狀:2021年,中國大陸肖姓約708萬多人。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

四、研究結論

1、肖姓是蕭姓的簡化。

2、歷史上,“肖”姓名人輩出。醫學世家肖步丹、藥用植物與藥資源學專家肖培根、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肖澤貴……

3、2021年,我國戶籍人口“肖”姓排名第三十。

篇六: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畢毓桐

一、問題的提出

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便有了姓氏,並且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因爲我姓畢,爲了瞭解畢姓的起源以及歷史,特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閱資料

2、查閱相關書籍

3、詢問家長

三、調查研究情況及資料整理

1、畢氏的祖先乃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因被封於畢地(當今陝西咸陽西北)。後來建立了畢國,人稱畢公高。後來的子孫就以國爲姓,相傳至今。

2、畢竟是當今比較常見的姓氏,分佈很廣。佔全國漢族人口中0。11%,位居百家姓第125位。而以山東,河南,黑龍江的省姓畢的人士較多,佔全國畢姓人口的70%。也可以這麼說,畢姓源於姬姓,發源於畢地。而後來主要在河南的山西境內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後來,到了漢代,則有一支遠遠的遷徙到了山東地區。這應該就是我們這一支了。

3、畢氏在歷史上出了很多的名人。例如說最早的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畫家畢宏,古代的狀元畢萬初、畢子季,丞相畢憲,護國將軍畢賢臣……而現代的畢氏也有名人,比如電子學家畢德里,陶瓷美術家畢淵明,發明無線通訊的攝氏度DMA的美國貝爾實驗室院士畢奇等等。

四、研究結果

畢氏擁有悠久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其族人分佈很廣,各地都有。祖先爲畢公高。人才衆多。

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五年四班楊愷迪

一、問題的提出

“楊”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因爲我姓“楊”,我想了解一下“楊”姓的起源和發展。

二、研究方法

上網查閱資料

查閱相關書籍

三、調查研究情況及資料整理

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爲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爲得姓始祖。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爲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四、研究結果

楊姓的歷史源遠流長,楊姓的發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佈至今河南境內,成爲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我爲自己是一個楊姓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篇七: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於章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你姓什麼,我姓“章”,哦,弓長“張”,“我們500年前是一家。”不不不,我是立早“章”,於是我們調查了一下。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章姓的來源和名人故事。

2、走訪有關部門,瞭解章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的內容

書籍,報刊章姓的來源黃帝軒轅氏,據民間相傳,他總共有25個兒子,其中12個以德爲姓,以後不計其數的不同姓氏,正是從最初的這12個“基本”姓氏所分出。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此等十個姓。

教科書,書籍,報刊歷史上章姓名人章韅,章邯,章平,章巖

上網章姓人口大約有150萬

外公講述章姓族譜在慈溪有幾千卷

歷史發展

起源演變

有關章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歸結爲以下幾種:

1、源出姜姓說。

出自姜姓,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爲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爲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賜封姜太公於齊地,建立齊國。鄣國被姜太公收爲附庸國。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鄣國被齊國滅亡。姜虎輾轉數年,遂定居於武都,於鄣字去邑爲章。

2、源出任姓說。

出自任姓,爲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任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黃帝最小兒子與禺陽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令據史籍《左傳》記載,任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爲任姓。在任姓之後,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祝氏這十個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爲章姓養子,遂姓章。

3、源於滿族,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金史》記載,金國時期,有古老的章羅海西女真章羅部,原居今黑龍江齊齊哈爾西南七十公里處一帶地區,後其首領章羅謁蘭冬在宋寧宗趙擴嘉定九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至寧三年,公元1216年)爲積石州刺史(古溪哥城,今青海貴德),遂率其部遷至青海地區。在其後裔子孫中,有取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爲姓氏者,稱章氏,爲女真民族較早即採用漢姓的氏族部落之一。另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以地爲氏,滿語爲JanggiyaHala,世居長白山俄穆和都魯(今吉林敦化)、費雅郎阿(今遼寧新賓)、馬爾墩(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章佳(今遼寧新賓章京河流域)、宜漢阿拉()、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爲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張氏、尹氏、車氏、英氏、寧氏等。

滿族章齊氏,滿語爲JangciHala,漢義“氈衣”,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

滿族彰錦氏,亦稱張錦氏、張金氏、彰錦氏,滿語爲JangginHala,漢義“將軍”,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費雅朗阿(今遼寧新賓)、穆溪(今遼寧新賓木奇鎮)、長白山、瀋陽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章氏、張氏。

5、源於土家族,出自元、明時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土家族,在宋、元時期有姜加氏族部落,分有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兩大支系,世居湘西地區。後有蒙古族人在元、明之際引爲姓氏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農曆2月壬子,明太祖朱元璋下嚴詔禁用胡姓,土家族、蒙古族姜加孔氏、姜加阿寅勒氏族皆改爲漢姓章氏。[1]

1、改爲章仇姓

雍王章邯爲漢所並,子孫皆姓章仇。

2、改爲盧姓

隋煬帝對章仇太翼說:卿姓章仇,四嶽之胄,與盧同源。賜姓盧氏。

3、改爲莊姓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莊姓,先祖章姓。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爲避朱元璋之諱,改章姓爲莊姓。

遷徙分佈

公元前664年,鄣國被齊國滅亡,章姓始散居齊地,西漢初,有秦將章邯、章平兄弟,其後有豫章人章文,甘泉人章贛,匈奴單于近臣章渠,匈奴降漢者章尼,東漢時有揚州人章河,這些史實表明,秦漢之際,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陝西,南及蘇、贛。魏晉南北朝時期,姜太公的後裔,在豫章繁衍成爲大族,由此形成了章姓豫章郡望,南北朝時期享譽青史的吳興章姓即由此分衍而出。此期有資料表明,河間(今屬河北省)之章姓亦發展迅速,後逐漸昌盛並形成了章姓河間郡望。隋唐之際,已有章姓人落籍梓州(治今四川省三臺),而且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章姓人家。五代十國時,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鈞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兩宋時,見諸史冊之章姓更勝,可謂名家輩出。由於北方動盪,此際章姓遷徙以南方爲主,如章父章俞由福建浦城徙江蘇蘇州,章岷由浦城徙居江蘇鎮江,章甫由鄱陽(今江西省鄱陽)徙居真州(今江蘇省儀徵),章琰由寧國太平徙潤州(今江蘇省鎮江),章憲由建州浦城遷蘇州。此際,由於章得象、章惇、章鑑入朝爲相,更使得江南之章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章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際,章姓分佈更廣,並有沿海之章姓遷居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1949年,蔣介石敗居臺灣,時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隨從者甚衆。

如今,章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約佔全國漢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150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章氏家訓》

《章氏家訓》原名《太傅仔鈞公家訓》,作者章仔鈞。是中國十大最有名的家訓之一,被中紀委選中並大力宣傳。

內容

傳家兩字,曰耕與讀;

興家兩字,曰儉與勤;

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防家兩字,曰盜與奸;

亡家兩字,曰嫖與賭;

敗家兩字,曰暴與兇;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忿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非正;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禮懈如癡,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爲之羞,妻妾爲之泣。豈可立於世而名人類乎哉!

格言具在,朝夕誦思。

譯文

“耕”、“讀”兩字是爲傳家之寶,

“儉”、“勤”兩字是爲發家之道,

“讓”、“忍”兩字是爲安家之本,

“盜”、“奸”兩字是爲居家必防,

“嫖”、“賭”兩字是爲亡家之路,

“暴”、“兇”兩字是爲敗家之源。

不可存懷疑別人的心,不要聽不利團結的話,不能幹引起公憤的事,不要有貪圖公衆利益的行爲。不良行爲在萌生意念時就應當及早遏制,切不可發展養成惡習慣,最要緊的實事求是,萬事以誠爲本。

子孫雖多而庸碌無才,是最大的不幸;家產雖富而喜於鋪張,是貧窮的根源;門庭雖鬧而調理無度,是最大的敗落;交際雖廣而結惡從邪,是最大的罪行。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爲人的禮儀如癡人一般茫然不知,卻縱慾如狂,氣度如乞丐一樣卑鄙,敗祖宗家業,辱父母名聲,鄉鄰爲之羞恥,妻妾爲之哭泣,像這種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譜中,死後怎配葬我列祖墳地呢?

以上安家處世格言,應日夜誦讀,切記在心。

四、結論

1、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五千多年,從遠古時期一直到周朝,都是女子有姓,男子只能稱氏。《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爲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2、章姓儘管來源複雜,在發展中則以出自炎帝之後的章姓人爲主體,以及以河間(今河北獻縣)、豫章(今江西南昌)等爲郡望,以“望居冀贛,源自炎黃”等爲堂聯。是爲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爲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

篇八: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姓氏是“遊“,但是在我的身邊,除了親人,再沒有別的人也是這個姓氏了。我就很好奇,遊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在歷史上有沒有一些”遊“氏名人?還有現在“遊”氏在我國有多少人?於是我就對“遊”氏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找資料

2。詢問家人

三、資料整理

類別

內容

來源

遊氏起源於春秋時代的鄭國,是鄭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後裔。由於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孫纔有“以王父字爲氏”而姓了遊。春秋時代的鄭國,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傳,後世的遊氏家族,既然是傳自鄭國的公族,則誠然是聖君文王姬姓的後裔。

歷史名人

1。遊酢,北宋學者、哲學家,建州(今福建省建甌市)建陽人。他拜理學家程頤爲師,刻苦讀書,學問淵博,是“程門四大弟子”之一。

2。遊芳,明代學者。通五經,精博物理,隱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3。遊日章,明代廉州知府。嘉靖進士,在臨川任了五年知縣,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任廉州知府。著有《駢語雕龍》。

4。遊明根,字志遠,南北朝時北魏廣平任人。博學經史,孝文帝時官儀部尚書、大鴻臚卿,封新泰侯。

現狀

遊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一位姓氏,閩臺、湖北一帶是遊姓比較集中的地區。當今遊姓人羣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065%;總人口大約有81萬多。

四、研究結論

1。“遊”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鄭國。

2。歷史上有一些“遊”氏的名人,如:遊酢,遊芳,遊日章,遊明根。

3。當今“遊”氏人羣大約佔了全球人口的0。065%,總人口大約有81萬多。

她高興了

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她總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幹出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她做的那些事,讓我們感覺到奇怪,又讓我們感覺好笑。她總能讓班裏變得生龍活虎、熱熱鬧鬧的。

她每天都過得很快樂,但是常用一種我們看不懂的方式讓自己快樂,有一件最典型的事情:那天我們在跳大搖繩,還討論着語文課上一些有趣的諧音,不知不覺的討論起了什麼“猩猩”的話題,又有一個人不知不覺地扯到了“狒狒”這個詞上。大家看着她那瘋瘋癲癲的模樣,不約而同地指着的她說:“她纔像狒狒嘛!”從此,她的故事就開始了。

她似乎還挺喜歡這個名字的,她好像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一樣,每次上操時就會變得——一出教學樓,她好像被操場的什麼能量激發了一樣,開始上下襬動兩隻胳膊,跳來跳去,活像一隻猴子一樣,還神色誇張、怪聲怪氣地喊:“我是狒狒!我是狒狒!”大家每次都笑着看着她發瘋但不說話,她看到我們這副模樣,更高興了,更加誇張的擺動雙臂,還跳到我們跟前,湊近了調皮地說:“你想當狒狒嗎?”她開始拉狒狒羣夥,沒過幾天她就找到了另一隻狒狒,他們兩個人就開始一起上下襬動兩隻胳膊,但是喊“我是狒狒”的只有她,估計另一個人也不願意自損形象吧。

她幹這些事的時候,不僅我們被她逗得很開心,她看到我們笑的樣子也很高興。不過老師可不喜歡她乾的這些事……

篇九: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對餘的姓氏,很感興趣,而且姓餘的人很少,我覺得值得研究,於是我對余姓的歷史名人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找關於中華姓氏大全,上網瀏覽並瞭解餘氏名人和來源。

2、通過各種途徑搜索余姓資料。

四、結論

1、我國餘氏源遠流長。系鐵木複姓所改,爲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相傳鐵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聽信讒言,要捉拿鐵穆宰相的五個兒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貴州,見太祖親領追兵前來,就躲在鳳錦橋下。追兵到來時,有人見橋下水波動盪,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細查,隨口說:“江中有水,水中有魚,何必大驚小怪,快快繼續向前追趕。”鐵穆氏五兄弟逃脫後,原想改鐵穆氏爲金氏,最後決定改爲餘氏。“餘”比金字少一橫,又是“水中有魚”的魚字的諧音,堪稱一字雙關。

2、在歷史的歲月中,余姓名人不計其數。餘靖,北宋大臣。字安道,本名希古。宋韶州曲江人。天聖進士,歷集賢校理、知制誥、知桂州兼經制廣南西路賊盜等,官至工部尚書、知廣州餘玠,南宋將領。字義夫,號樵隱。蘄州廣濟(湖北)人。初投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與蒙古軍作戰,以功補進義副尉。淳佑元年,玠率部援安豐,擢淮東制置副使……

3、據統計,目前余姓人數已達到兩千萬人。

篇十: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何”,我對我的姓氏有幾個問題想要問。“何”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哪些?現在姓“何”的中國人有多少?帶着這些問題,我對“何”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資料

2、查閱網絡資料

3、詢問家長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何”姓來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之子封於韓,滅國。其後裔韓武子仕晉,封於韓原,以地爲氏。後來與趙、魏三家分晉,成爲諸侯。秦始皇滅六國,“韓”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間,因改姓“何”。

2、他姓改姓。東漢靈帝大將軍何進異父弟朱苗爲車騎將軍,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於古代語音流傳後來書寫作“何”。

3、賜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推行漢化,鮮卑姓“賀拔”氏改爲漢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撫使鎖南之子銘歸順明朝,世襲河州衛指揮同知,賜姓“何”氏。

4、少數民族中的“何”姓。在我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先後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爲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歷史名人:

1、何進:東漢末年靈帝時外戚、大將軍。南陽郡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何皇后的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爲大將軍,率軍衛鎮京師,以功封慎侯,及靈帝崩,皇子辯即位,以主幼宮廷內外不安,進謀誅宦官不密,反爲所害。

2、何仙姑:傳說中的女仙名,八仙之一,她一生博愛仁慈,經常施藥施醫給貧苦人,博得民間廣泛敬仰。因此,名登仙籍,爲全國人民所紀念。

3、何紹基:別號東洲居士,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

4、何應欽:(1890-1987)貴州興義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抗戰任總參謀長,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投降,後曾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5、何香凝:(1878-1972)廣東南海人,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一。何香凝是中國國民黨左派的傑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動家、畫家。

……

人口現狀:

目前“何”姓人口在全國的數量約爲1700萬,佔全國大姓的第17位,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在分佈上,除遍佈全國各地之外,呈現出南方較多,北方較少的分佈格局。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何”姓源遠流長,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2、“何”姓人才輩出。有東漢大將軍何進、晚清書法家何紹基、黃埔軍校教官何應欽、女權運動先驅何香凝……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何”姓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17位,人口約17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1。2%。

篇十一: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丁,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丁。“丁”姓是什麼來的?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丁”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丁”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丁姓的來源:其始祖爲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農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爲姓。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尚,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河南省東部)。其長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時爲重臣,諡號爲齊丁公,其子孫便以諡號爲氏,稱爲丁氏,並尊丁公伋爲丁姓始祖。

丁姓的歷史名人:丁謂(公元966~公元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與王欽若等人並稱爲五鬼。先後任參知政事(副相)、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封晉國公。前後共在相位七年。

丁姓的現狀: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四、研究結論

1、丁侯爲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爲氏。

2、出自姜姓,爲姜太公的後裔,其始祖爲姜假,以諡號齊丁公爲氏,稱爲丁姓。

3、爲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爲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爲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八子康叔。

篇十二: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提出問題

我的姓氏就是金。金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在百家姓裏排名第幾?現狀怎麼樣?帶着這些問題我想去研究一下,”金”姓的歷史和現狀。

二、研究方法

1、在網上搜尋

2、請叫家長

3、查閱相關書籍

三、資料整理

1、金氏的來源

金姓的來源較多,最早的一種說法來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種說法較早的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除上面兩種說法外,十六國前秦時,榆林古羌人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因開國國王叫錢鏐,而鏐與劉同音,故認爲犯諱,該國的劉姓之人,便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爲金氏,當地甚至連石榴也改叫金櫻。今浙江地區的金姓人家,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即生前使用金姓,死後墓碑則作劉姓。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2、歷史名人

金氏在歷史上也有許多名人:唐代有金忠儀。宋代有金文剛,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爲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爲“揚州八怪”之一;還有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史學家金門詔。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金姓名人裏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金聖嘆。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腹有才華,恃才傲物,狂放不羈,率性而爲,行事荒誕怪癖,不爲世俗所拘束,高傲中透着幽默和機智。在科舉考卷上嬉笑怒罵,取笑科舉的弊病,以至於屢次落榜。他是著名的文學批評家。

金聖嘆喜歡喝酒,常借酒勁奮筆疾書,可謂下筆成章。他不但愛喝酒,而且有個怪癖,就是愛聞女人裹腳布的味道。他常脫下夫人的繡花鞋,將酒杯放在鞋內,一邊飲酒一邊撫摸夫人的小腳,聞鞋與酒混合的異味,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理解。

金聖嘆的舅父錢謙益,是一名貪生怕死、圓滑世故的人,曾在明朝做到經略相公,後來投奔李自成做過書記官,清兵入關後,他又投降清朝,做了禮部侍郎。錢謙益做壽,金聖嘆礙於母親的面子只好去赴宴祝壽,席間,一個賓客拍馬屁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滿腹經綸,通古博今,小人久聞其名,今日正好置酒論文,何不現場作文,讓大家開開眼界?”在大家的簇擁下,金聖嘆盛情難卻,只好答應做一對聯。只見他揮毫寫下“一個文官小花臉”,衆人滿面失色,鴉雀無聲不敢說話,等着金聖嘆繼續寫,金聖嘆不慌不忙寫道:“三朝元老……”,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錢謙益也面露喜色,誰知金聖嘆接着寫完:“大奸臣!”然後拂袖而去。這副對聯合起來就是“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也有說“從明從賊又從清,三朝元老大奸臣”)。他不畏權勢,耿直狂放的形象表露無遺。

3、金氏現狀

1、金氏現狀

金姓是佔中國大陸第六十四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蘇浙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今金姓人羣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3%,總人口大約有380萬。

2、人口分佈

先秦時金姓的活動僅有點資料,但在秦漢以後,金姓活動地區很快擴展到西北、東北、中原和江浙閩地區,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動中心。

四、研究結論

1、金氏的來源有很多,主要有三種來源。

2、歷史上金氏人才初輩。宋代有金文剛,明末清初有著名學家批評家金聖嘆,還有學者金榜,現在還有軍事家金一南。

3、我國最多的姓氏是王,第二多的是李,而金則排名第二十九。

五、研究感想

經過了這次的研究,我對金這個姓氏也明白得更多了。這次研究我覺得很有趣,因爲能讓自己懂得更多知識,而且還能更加明白自己姓氏的來源。

篇十三: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前不久,我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通過學習課文,我瞭解到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很值得研究。於是,我對何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瞭解何姓的來源和何姓的歷史名人。

2、通過多種途徑蒐集何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何姓的來源

何,作爲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上網查閱

何姓人口數量

在當今,何姓在南方各省區中,一般均佔各省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目前何姓人在全國的數量已過千萬之多,佔全國大姓的第17位。

書籍、報刊、

教科書

歷史上的何姓名人

何武,何進,何熙,何晏,何休,何攀,何充,何遜,何遠,何尚之,何佟之,何承天,何敬叔,何思澄,何應欽,何香凝,何正文,何炅……

媽媽的講述

何姓的歷史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後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爲韓氏”,何韓爲一家。

四、結論: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爲周文王之後。相傳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一位後人被分封於韓原(今山西省韓城市)侍奉晉國,此人世稱“韓武子”,但其並不姓韓,之所以稱之爲韓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韓姓的得來是在韓武子後代三世的時候,韓武子的三世孫名韓厥。史記春秋後期,晉國公族中的韓氏逐漸成爲晉國三大姓氏之一,到戰國時與魏、趙氏瓜分了晉國,成爲戰國七雄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韓姓子孫分散名地,其中有一支居江淮一帶,當地語音韓與何相近,因音而訛爲何,成爲何姓。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2、少數民族中的何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稱爲“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如南朝梁代和後來的隋朝就有幾位來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何細胡、何妥、何稠。北朝時,有少數民族人叫何猥薩的;五代時期的後漢乾(448)吐谷渾國有特使何戛刺來中原朝貢。

3、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安徽廬江黃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後代,因避家難,從江西遷到安徽,改方姓爲何姓。鮮卑複姓賀拔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爲單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撫使鎖南之子銘入明朝。

篇十四: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姜”,雖然我身邊姓“姜”的人不多,但是我很想知道“姜”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姜”的名人有哪些?“姜”姓的現狀怎麼樣?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姜”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探索百度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1、姜氏圖騰釋義

釋義姜,是一種家畜的名稱。在甲骨文中,“姜”與“羌”構形相仿,都是與羊有關的特殊字。

2、“姜”姓的起源

起源傳說中的炎帝,號烈山氏,亦即神農氏,因生於姜水(在今陝西岐山縣西),以水命姓爲姜。但是,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爲其他姓氏。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嶽始祖伯夷,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建立呂國,復賜以祖姓姜,以接續炎帝的香火。

得姓始祖:炎帝神農氏

始祖地:陝西寶雞河南南陽

現存家譜:166部

3、“姜”姓人口分佈變遷

宋朝時期姜姓大約有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以後。山東爲姜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姜姓總人口的43%。全國形成豫、蘇浙、廣東三大塊姜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姜姓大約有2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7%,爲明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浙江省的姜姓人口約佔姜姓總人口的26%,爲姜姓第一大省。全國的姜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姜姓中心由北向東南漂移,全國形成了浙蘇、山東兩大塊姜姓聚集中心。

當代姜姓的人口已達到460多萬,爲全國第五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7%。全國形成了東部魯豫、東北三省兩塊姜姓聚集地區。

4、“姜”姓的歷史名人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此即爲“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姜夔(ku)(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姜宜[清]女書畫家。字玉峯,江蘇如皋人。恭壽(乾隆七年至一七四一至解元)姊,錢標林妻。善墨蘭及竹石,從學輿湯密,筆致頗佳,有管道昇之遺法。善琴,工詩。

四、研究總結

“姜”姓源遠流長,歷史上人才輩出。我作爲“姜”姓的後代,感到非常自豪!

篇十五: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肖,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肖。“肖”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肖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肖”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肖”姓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肖姓自古有之,與蕭姓並存!中國大陸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併到“肖”(不僅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爲肖姓(如同一簡之後劉姓全部被寫爲劉姓),可後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後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

歷史名人:歷史上確曾經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但非常罕見。明代凌迪知的《萬姓統譜》卷103:“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現狀中國肖姓氏具目前權威統計: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將肖姓附屬於蕭姓統計(共708萬人口)。

四、實驗結論

1、肖姓完全不見於香港臺灣或海外華人地區。這可以間接證明如今中國大陸絕大多數肖姓實際上是由於二簡字簡化的“蕭”姓。

篇十六: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1、劉氏姓氏的起源

2、劉氏姓氏在中國的歷史名人

3、劉氏姓氏的排名

二、研究方法

1、網上查閱

2、查閱資料與報刊

3、詢問他人

三、資料整理

1、起源

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劉姓又是華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史傳說時期。據史書記載,最早的劉姓出自黃帝之裔、帝堯陶唐氏,他的後人受封於劉邑,建立劉國,其子孫後來以邑名爲姓,遂成劉姓。

2、歷史名人

我國“劉”姓有漢武帝、西漢武帝劉徹。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劉秀。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劉備。“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六國時漢國建立者劉淵。南朝著名詞人劉寸。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幹國元勳劉少奇。

3、姓氏排名

劉姓是中華民族著名的大姓之一。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人員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1982年全國人口0。05%隨機抽樣資料統計,劉姓爲全國第四大姓,人口約佔漢族人口的5。4%在6000萬人以上。

四、研究結論

1、我國“劉”姓源遠流長。

2、在歷史上“劉”姓人才輩出。三國劉備,詩人劉禹錫,開國元勳劉少奇……

3、“劉”姓是全國第四大姓。

篇十七: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書上有一篇關於李姓的研究報告,讓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想起了我們附近有很多人姓王,便想出了調查王姓歷史的題目。

二、調查方法

查閱有關書籍、報紙,上網瀏覽,問家長,瞭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上網

歷史、現代的名人

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網

王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爲1。05億人,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上網、問家長

王姓的歷史由來

1、爲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3。爲周平王太孫赤之後4。出自嬀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賜姓7。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四、結論

1、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衆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現代的名人有:科學家王選、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亞南、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國上將軍銜王震……我們爲王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衆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最大。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陝西西安一帶,其後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福州王氏發源于山東琅琊王氏,以王審之爲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篇十八: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姓氏也分成了百家姓,流傳至今。老師爲了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姓氏,以及歷史上有什麼人物與我們的姓氏相同,讓我們做了這篇研究報告,專門來調查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閱。

2、查閱書籍和報刊。

3、問問其他人。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來源:

王姓,是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少數民族及一些其他民族改姓,把自己的姓改變爲“王”姓。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還有人,一豎貫通天、地和人。據說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哲學”呢!上古時期夏、商、週三代,最高統治者都被稱爲“王”。“王”作爲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就是“王”姓始祖。

歷史人物:

鬼谷子王詡;戰國傑出的軍事家王翦;西漢初年大臣王陵;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漢朝皇帝劉家後代,篡奪皇位的王莽;是明代哲學家,軍事家的王陽明;詞人王安石;詩人王勃……都是王姓的人。

現狀:

根據政管研究中心2019年1月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爲全國第一大姓。

王姓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海南、陝西、甘肅、新疆16個省(區、市)第一大姓。國家北方,姓王的人偏多;而南方,姓王的人則偏少。資料顯示,暫時陳”姓,是南方的第一大姓。

四、研究結論:

1、“王”姓,是中國的第一大姓。

2、“王”的三橫代表天,地,人,那一豎則代表貫穿其間,所以古代皇帝都稱“王”。

3、2018年數據表示,王姓在全國已到達1。015億人。

4、北方姓王的人偏多。

5、男方姓王的人與北方相比,相對偏少;姓陳的人與北方相比,相對偏多。

6、東周時期的“姬晉”,就是“王”姓的始祖。

篇十九: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的身邊,除了我的家人幾乎沒有認識翟姓的人,所以我對翟姓爲什麼那麼少,而感到好奇。“翟”姓是怎麼來的?有哪些“翟”姓名人?“翟”姓的現狀如何?帶着這些問題,我對“翟”姓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翻看書籍或報刊;

2、諮詢老師或家人;

3、上網查詢收集。

三、翟姓的來源

出自隗信,以國名爲氏。隗本來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區的遊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時,是狄人活動於晉、衛、齊、魯、宋等國之間,稱爲翟姓。公元前六世紀末,晉國大舉進攻赤秋狄,滅掉翟國翟人大多淪爲晉國臣民,逐漸融合於晉人。翟人的後代,就以原國名爲姓。據《國語注》所載,新安翟姓,春秋時,赤翟(即赤狄),後改爲翟(Zhai)姓。

1、翟毅東(1917至1974),原名翟明仁,山東省德平人,1935年在北京大同中學高中部讀書,參加了“一二九”運動,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回家鄉,參加國民黨進步人士組織的抗日遊擊隊,該游擊隊後縮編爲民黨臨沂專區獨立營3連,任排長。

2、翟志剛,男,1966年10月出生,黑龍江省龍江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鬥機飛行員,飛過殲七、殲八等幾種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爲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爲中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四、翟姓的現狀:

翟姓,中國百家姓之一,排名第108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92位。翟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多此姓,上述兩省之翟姓約佔全國漢族翟姓人口的48%。江蘇省連雲港市宿城鄉是翟姓較多的聚集地,翟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08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5%。

篇二十: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丁,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丁,“丁”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丁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丁”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丁”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丁”姓來源:歷史上的西域(今疆大部分地區)人名中,最後一個字是“丁”的人很多,進入中原文化以後往往改姓丁。如《靈山房集高土傳》:“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爲烏碌丁,又有從兄土雅漠丁,不知何義,後世逐以鶴年爲丁姓。”

“丁”姓歷史名人:丁士美,準安府清河縣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狀元。曾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丁度,祥符人,北宋文學訓詁學家,官至端的殿學士。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字。

“丁”姓現狀:目標,丁姓在我國姓氏人口牌型榜上名列第四十八位,屬於大姓之一,人口約五百七十八點四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六左右。

四、研究結論

1、定性是源遠流長的一個大家族古代很早就有了丁姓。其間,丁姓光祖發跡到衰敗前後共五百餘年。

2、在歷史的長河中,丁姓有很多人才,如宋代大臣黼,中共黨員丁福順和丁文,詩畫家丁寶書,現作家丁玲……

3、“丁”姓是當代第四十八大姓,總人口共五百多萬人。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424881.html

  • 標籤: 通用 歷史 周姓 報告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通用2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通用2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