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通用11篇)作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通用11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91W 次

篇一: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通用11篇)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班級學生共計52人,從上期測評情況看,學生基本能正確進行計算,部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審題能力較差,缺乏檢查習慣,理解能力較差等不足。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有:解決問題,表內除法,圖形與變換,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找規律和總複習。

三、教學重點:表內除法、萬以內的加法與減法、克和千克。

四、教學難點:萬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表內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中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本冊教學,我有如下打算: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在本冊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這些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

冊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

例如:乘車去機場,有25人,麪包車限乘8人,小汽車限乘3人。可以怎樣派車?你認爲怎樣派車合理?

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先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想出一種方案就可以),然後在小組內交流,用自己喜

歡的方式進行表達。如:表格的方式。特別是在回答怎樣派車合理時,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在本冊教材中,安排了多個實踐活動,應充

分利用,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的過程。

3、加強口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

機地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冊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

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篇二: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把若干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餘”現象,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並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2。數學思考方面。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一共編排了10個單元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先教學有餘數的除法,然後依次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三位數的加法與減法,兩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結合計算,教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數學吧]“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分米和毫米,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方向和簡單的路線圖,直觀認識角(包括直角、銳角、鈍角)。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並分別計算。全冊教材編排了二次實踐活動,《測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動,利用指南針在校園內測定各個方向的景與物;《你能跳多遠》是專題型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研究各種形式的跳。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以學生經驗爲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4。要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

5。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9。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篇三: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質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已經明確要想知道物品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他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克和千克的認識。

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瞭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解決問題。

教材第87頁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學時,教師可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讓學生調查家裏買的蘋果和雞蛋的質量和數量,並推算一下大約多少個蘋果重1千克,大約多少個雞蛋重1千克。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所給的素材提出一些計算的問題。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加深對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教師應給學生們提供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如在教學教材第87頁“做一做”中第2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活動。在小組內活動時,依次出示大家帶來的物品,讓每個學生都先估一估,記錄下來,再選擇合適的秤稱一稱,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四、教時分配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

篇四: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成員將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態度,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辦學理念,以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以高效減負、培養素質、提高質量爲重點,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的學習和研究,在教研和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快樂。讓每一位學生在新學期有更高的發展與提高。

二、教研組情況分析:

本組由5名數學教師組成,是個以老中青教師爲主的強有力的教學實體,有三名教師都擔任過一至六年級的大循環教學,對教材都有整體的把握。曲俊蓮老師經驗豐富、任勞任怨,經常爲組內教學提供及時的幫助;王少華老師不僅教學精湛,更有着嫺熟的電腦課件製作技能,在課件製作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她雖然是年輕教師,卻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和學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標:

1、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領會實質與精神,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現代教育觀,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進一步熟悉教材的特點和體系。做好教學計劃。

2、進一步規範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向35分鐘要質量。在教學中“精備、精選、精構、精講、精練”一節課,真正做到提高教學質量功在課上。給學生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培養創新型的人才。

3、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加強集體備課,把隨機和固定的教研時間結合起來,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教研組教師互相聽課,評課、使教研組形成一個教學研究的氛圍,努力探討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充分發揮二年級每一位數學教師的聰明才智,凝聚集體智慧,不斷提升實施新課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駕御課堂的能力,爲每一位老師搭建平臺。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4、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的興趣,利用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計算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增強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於現代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四、單元集備和單元過關安排:

單元集備安排:

三月份:集體備課1-3單元。

四月份:集體備課4-6單元。

五月份:集體備課7—9單元。

六月份:制定複習計劃

單元過關安排:

每兩週進行數學單項技能測試,每一單元結束後,進行單元檢測,以查缺補。實施措施:

1、加強教師學習,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本學期仍然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學習新課程教學法。

2、課堂始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爲主體,努力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經歷過程,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發展其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探索意識與創新意識。

加強課堂教學後的反思,數學後記的撰寫。教學後記的撰寫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原因分析、改進對策等。

3、完善評價體系,構建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策略:注重過程,促進發展,強調多元。

4、加強教研組建設,切實提高教研效率。

積極參加學校教研工作,互相聽課、評課共同提高,全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爭取寫出一篇較高質量的數學教學論文。

一、學生情況分析: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現在我們的學生已經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了,和我一年級時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有所變化,一年級的小學生什麼也不知道們只能一切從頭開始教他們,而在他們進入了二年級之後,他們已經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學上就要有所變化了。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爲了使我自己能夠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方法較好學生,我制定了新學期的數學教學計劃,內容有下: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

我們班共有學生58人,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三)、表內乘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採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四)、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瞭解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瞭解線段的特徵。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瞭解1釐米、1米的實際長度。並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五)、數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六)、觀察物體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七)、表內乘法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係。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採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繫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八)、統計本單元是在一年級學習簡單的統計圖表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把收集來的信息轉化爲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關鍵是根據實際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創新精神。

三、教學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 、角和直角。

5、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6、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7、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8、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共2頁,當前第1頁12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以學生經驗爲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3、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4、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這學期我的工作任務更重了,一年級只是給學生們打好起碼最好的基礎,而二年級開始,數學就開始慢慢的變難了,這是難度的開始,有些學生就是因爲在這時打不好基礎,以致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上始終跟不上節奏,學習很難上去。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的讓孩子們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後把數學學好,這是我的教學思路,也是學生們提高成績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夠把我的學生的數學教好!

篇五: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和)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

語言表述清楚解決問題的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法,歸納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舊知

師:今天森林裏正舉行各類競賽啦。喲!那邊一羣小動物,它們好象正在進行口算競賽呢。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吧。出示:

2×2=3×2=2×5=2×4=

5×3=4×3=3×3=5×4=

要求:同桌輪流各抽四題考對方。

師:讓我們用掌聲表揚勝出的同學呢?咦,那邊走來三頭大象,它們在幹嘛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複習剛學過的2-6乘法知識,爲學生順利解決本課的問題進行鋪墊。採用二人小組互考的模式,程度地擴大參與面。)

二、解決問題

師:哦,大象兄弟正在舉行運木頭比賽呢!

動畫出現“三頭大象運木頭、每頭大象運2根”進入畫面的情景。

1、引導觀察主題圖,並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師:從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呢?(有3頭小象在運木頭,每頭小象運2根)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數學問題嗎?(一共運多少根木頭?)

教師板書:一共運多少根木頭?

師:同學們,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師:3頭小象,每頭小象運2根木頭,一共運多少根木頭?怎樣計算呢?

(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

(2)小組討論:

(3)全班彙報交流、重點說算理。

生:2+2+2=6(根)(板書)

師:爲什麼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一共有多少根木頭就是把3頭大象運的木頭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3=6(根)(板書)

師:你爲什麼用乘法計算呢?

生:因爲這裏有3頭大象,每個大象運2根木頭。求一共運多少根木頭其實就是求3個2根是多少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求一共運多少根木頭其實就是求3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來解決。

師:還有別的列式方法嗎?

生:還有一種,3×2=6(根)。(板書)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它也是求3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

師: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求一共運多少根木頭?其實就是在求3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解決。列式時即可以用2×3=6,也可以用3×2=6來計算

4)完善課題:用乘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收集信息,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運用

師:剛纔我們用乘法解決了大象運木頭的問題,大夥都很開心吧!讓我們到森林的另一角去看看別的小動物又在幹什麼?

1、59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59頁做一做中的情景圖

(1)同學們,從這幅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

歸納學生可能會說到的答案:

有美麗的白天鵝,它們或在湖中戲水或在飛翔;

有聰明的小猴子,它們有的在樹上攀爬,有的在地上玩耍。

有可愛的梅花鹿,它們在草地上休憩、玩耍、吃草。

(2)你能根據畫面上這些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並解決它們嗎?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9頁,完成做一做!

(3)彙報、交流提出的數學問題(先同桌交流,要求每個同學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再全班交流)

(a)整理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並板書:

一共有多少隻天鵝?

一共有多少隻小猴?

一共有多少隻小鹿?

(b)分別指名說出如何列乘法算式解決並板書

(4)思考:在這裏要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爲什麼都能用乘法計算來解決呢?

學生回答後師生共同歸納出: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像這樣——只要是求幾個幾相加和是多少的問題都可以用乘法計算來解決!(設計意圖:“做一做”是一幅包含多種數學信息的情境圖,此題與主題圖在訓練思想上就增加了難度,由一幅圖只可以提一個可以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跨越到在一幅圖中可以提出多個用乘法計算解決的問題。練習題的設計遵循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思維訓練規律。

2、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師:剛纔運用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這麼多的實際問題,你們真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數學問題,也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你們想試試嗎?

(1)練習十二第60頁第1題,獨立練習,然後彙報、重點說算理。

①一共澆多少棵樹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畫面,從中找出解決“一共澆多少棵樹”所需要的數學信息。

②學生獨立解決,然後指明彙報、重點要求說明: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練習十二第60頁第2題,獨立練習,然後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獨立解決

②彙報: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解決什麼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設計意圖:相較學生在觀察中收集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環節,學生通常並不會感覺太難,他們感到最困難的應該是用語言表述清楚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述信息和問題,以及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想法(思路),使學生逐漸清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步驟),同時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有助於解決難點]

(3)練習十二第60頁第3題,說出商品價錢,獨立練習,同桌互相判斷對、錯。

①說出每種商品的價錢,獨立解決提出的兩個問題,集體訂正。

②請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多次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回顧總結拓展思維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生: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師:什麼樣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呢?

生: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通過清晰明瞭的總結,引導學生迴歸主題,幫助學生完善“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這一知識結構。)

板書設計:

用乘法解決問題

一共運多少根木頭?

2+2+2=6(根)

2×3=6(根)

3×2=6(根)

一共有多少隻天鵝?3×3=9(只)

一共有多少隻小猴?2×4=8(只)或4×2=8(只)

一共有多少隻小鹿?5×2=10(只)或2×5=10(只)

篇六: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二年級學生共有學生40人,二年級的孩子經過了一年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有點麻木,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五、教學具體措施:

1、繼續加強學習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教材通過數小正方體木塊,10個是一長條,100個是一層,這樣的10層就是一千個,有這樣10個大正方體就是一萬個,體會"千""萬"的實際含義。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內或操場上辨認方向。通過數學遊戲你問我答,神奇的"495"練習萬以內加減法,通過設計圖案複習認識圖形,通過實驗泡黃豆,填寫和繪製統計圖表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再如:開展"分一分"的活動,在大量平均分的過程中,體驗除法的含義,等等。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並與同伴說一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7、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採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8、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例如,估計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進行萬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先估計得數的大致範圍,再進行計算。在學習測量時,先估計測量的物體有多長,再實際測量,這樣做,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計技能。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計算方法時,必然算法是多樣的,我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篇七: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爲指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學習數學。

二、教材分析

(一)內容變動情況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複式統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繫。

(二)教學內容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1、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2、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編排特點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6。爲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1。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

7。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篇八: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

1.數與運算

(1)表內乘法(課本第10~30,課本第41~54,課本第73~79)

(2)用乘法口訣計算商和除數都是一位數的除法(課本第31~39,課本第41~48,課本第55~60)

在這些章節中,通過學生熟悉的環境和現實情景引入、建構最簡單最典型的幾種乘法、除法的數學模型。乘除法的引入都經歷行爲階段、圖的階段和符號語言階段。在行爲與圖的階段,學生通過對實物進行連續地添加,及利用擺、圈圓片、在數射線上幾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義是:①份數與一份量相乘;②面積(如:長方形面積=長×寬);③倍。知道乘法是重複添加。通過對實物進行連續地取走、分發,及利用擺、圈圓片、在數射線上幾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義:①等量劃分(包含);②度量;③平均分。知道除法是重複取走。將乘法作爲同數連加的簡化式而引入,而除法是連續減去相同數的簡化。在符號語言階段,則是利用幾個幾、幾的幾倍構建乘除法的含義,利用乘法口訣、乘除法逆運算關係進行求解。

現在,乘法口訣由師生共同編制已成共識。根據重視語言優先的原則,通過具體操作等活動,探究、編制乘法口訣。在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類推,並通過乘法表,探究表中相鄰各項之間的關係,熟練口算表內乘法。

2.方程與代數

求□中的數——“吃掉”的是幾(課本第8頁)

在通過把適當的數填到算式的□中,進一步滲透使用符號表示數的同時,初步感受利用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係,解下列類型的方程:

a+□=b,□-a=b,a-□=b

3.圖形與幾何

(1)角與直角(課本第62~63頁)

(2)正方體、長方體(課本第64~68)

(3)長方形、正方形(課本第69~70頁)

經歷從觀察實物到抽象圖形的過程,通過物體、模型的觀察、操作、製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最基本特徵。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點,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知道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4.數據整理與概率統計

遊樂場統計圖(課本第16~17頁)

藉助兒童熟悉的情景和場面中,通過對參加各種遊戲的人數進行整理、分類及統計,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與方法。

5.拓展內容

幻方(課本第80~83頁)

簡單瞭解幻方的歷史,通過填龜背上空格中的數,初步感受嘗試、推理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數和積等名稱,

2.通過參與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類推乘法口訣,能運用乘法口訣熟練口算表內乘法。

3.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4.瞭解餘數的含義,初步學會口算除數、商都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5.初步認識角與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6.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

7.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知道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實際情景提出計算問題,通過動手操作解題等活動過程,積累乘法、除法運算的感性認識。

2.通過參與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類推乘法口訣,學習並掌握乘法口訣。

3.經歷從觀察實物到抽象圖形的過程,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

4.鼓勵交流自己的算法並加以比較,初步培養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識,瞭解算法的多樣性,提高計算的能力。

5.在探究和解題的過程中,能夠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培養比較、分析、綜合、類比及進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夠說出簡單的推理思路。

6.獲得對日常社會與周圍環境中簡單的數字運算問題進行計算、檢驗的經歷,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有關簡單數字運算和圖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

1.在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過程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慾望。

4.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數學是有用的,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數學結論的明確性及數學的美。

5.培養學生簿本整潔、書寫工整、認真計算、自覺檢驗的習慣,初步養成認真塌實的學習態度。

三、本冊教材的課時安排:

一、複習與提高(5課時)

二、乘法、除法(一)(16課時)

三、乘法、除法(二)(12課時)

四、幾何小實踐(6課時)

五、整理與提高(10課時)

篇九: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會求給定的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2、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繫與區別,體會中位數的特點及使用範圍,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3、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中位數的意義,能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所要分析的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教學過程:

一、情境設疑引出問題

1。談話引入。

師: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去人才市場找工作,同學們,應聘工作你最關心的是什麼?(工資,工作環境待遇問題)

師:很實際的問題。

他看到這樣兩則招聘啓事。

引出兩則招聘啓事。(課件出示)

本公司現有職員7名,平均每人月工資2200元,欲招一名職員,有意者請加盟。

甲公司

20_年9月

本公司現有職員7名,平均每人月工資20_元,欲招一名職員,有意者請加盟。

乙公司

20_年9月

師:假如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會去哪家公司應聘?爲什麼?

生:甲公司。(如選乙公司,有不同意見嗎?)

師:說說選甲公司的理由。

生:甲公司的平均工資比乙公司的高!

師:選甲公司的,舉手。

2。激發認識衝突:課件出示每位職工具體工資情況統計表。(課件出示)

觀察辨析:

師:仔細觀察這兩份工資報表,說說你的發現。

生:甲公司的經理掙的太多了,掙了6300元。

師:這裏的6300是個特殊數據,它嚴重偏大。

在一組數據中嚴重偏大或嚴重偏小的數我們把它稱之爲極端數據。(板書:極端數據)。

師:這個數據可真特殊,它一出現可不得了!會怎麼樣?

生:把工資的平均水平擡高。分析的非常透徹!

師:請同學們觀察兩家公司的報表。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你想選哪家公司?

生:乙公司。

師:選乙公司的同學舉手。噢,都選乙公司了。說說爲什麼?

生:乙公司員工的工資沒有出現特別極端的數據,基本都在1900元左右。員工平均工資比較接近。

師:雖然甲公司的平均工資比乙公司高,可是甲公司職工工資中出現了極端數據,會怎麼樣?

生:把工資的平均水平擡高了。

師:再使用平均數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合不合適?

生:不合適。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中位數的必要性:通過直觀的統計圖讓學生感悟到平均工資2200元用來表示他們工資的一般水平不合適。

師:那你覺得用哪個數來表示甲公司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好呢?(結合圖表中數據比一比,找一找)爲什麼?

生:我選1500。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1500不大也不小。

生:1500在最中間。最能代表一般水平。(可板書)你的想法和老師的不謀而合,老師和你握握手。

師:的確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極端數據的時候,可以選最中間的數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板書:最中間的數)

師:我們把它起名叫中位數。(板書:中位數)

(二)初步體驗學習中位數

1。初步理解中位數:在一組數據中,你認爲哪個數會是中位數?(處於中間位置的數)

2。找中位數:①單數個數據的中位數:找乙公司工資的中位數(無排序數據)怎樣能快速地找到?(排序大-小或小-大)

②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現在乙公司新招了一位員工G,工資1500元,你能找到中位數嗎?你是怎麼想的?

3。小結:現在你能完整說說怎麼找中位數嗎?(邊說邊板書)

(二)進一步理解學習中位數的意義(體驗平均數與中位數的特點)(課件出示)

1。不受偏大數據的影響:經理工資上調爲4000元,想想現在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如果是5000、6000甚至是比6000還大的數呢?(通過課件演示)

2。不受偏小數據的影響:如果員工G工資被下調爲1000元呢?會怎樣?如果比1000還小的數呢?

3。體會中位數的優點:現在說說你對平均數和中位數有什麼新的認識和感受?師生小結中位數的優點。(板書)

(三)加強對比,靈活選擇合理的統計量

1。甲圖:爲什麼用中位數表示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2。如果是這樣的呢?(出示乙圖)用哪個數比較合適?

小結:是的,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是用來表示一組數據一般水平的統計量,當數據比較均勻的時候,既可以用平均數也可以用中位數來表示,當數據中出現偏大或偏小數據的時候,用中位數表示比平均數更加合適。

篇十: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A、學生情況及教材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班有學生45人。從學生口算來看,學生差異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雖然我平時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但由於智力問題,孩子還是跟不上。筆算,孩子都已經掌握了筆算方法,但沒有養成筆算習慣,在遇到數很大計算是老愛口算,容易出錯。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並能正確解答,而有些孩子讀題能力較差不理解題意而亂寫。孩子們綜合能力較差,小括號應用不熟練。學生對平移距離不太理解,畫圖能力較差。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對質量單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也有漏洞。

教材編寫特點:

(一)關於除法和混合運算

1。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

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有餘數除法

3。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4。體會混合運算要遵循一定的順序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關於生活中的大數

1。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萬以內的數

2。通過實際操作,具體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

3。通過“撥一撥”活動,把數數、讀數、寫數結合起來

4。安排一定數量的估一估活動。

(三)關於萬以內加減法

1。分爲兩個單元

“加與減(一)”是基本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加與減(二)”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學習內容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基本計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分散安排,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有利於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計算的基本要求。

2。刪繁就簡,突出基本算理

3。創設問題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1。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

3。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5。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6。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採取的主要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直觀表演、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後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啓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挖掘各種網上教學資源,用好各種教學媒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首先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上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於提問、善於傾聽、樂於表達的內在品質。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和優生的提拔工作。

培優計劃: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輔導對象:趙蕾、劉皓軒、陳哲、趙真

輔導措施:1。每週有選擇性地上一節思維訓練課。

2。在日常教學的分層練習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對優生的培養。

3、實行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使學生觀念進行轉變。

4、讓優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經驗交流。

期望效果:

輔困計劃:教會學生敢於做題,會做題,安排比較基礎的內容讓他們掌握,可先佈置一些基礎性的題目。

輔導對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來馨彤

輔導措施:1、課外輔導,利用課餘時間

2、採用一優生帶一學困生的一幫一行動。

3、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學困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學困生。

5、對學困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

6、採用激勵機制,對學困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

7、充分了解學困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學困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期望效果:B、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教時

第一週

2。13-2。17

第二週

2。20-2。24

第三週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週

3。13-3。17

第六週

3。20-3。24

第七週

3。27-3。31

第八週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週

4。17-4。21

第十一週

4。24-4。28

第十二週

5。1-5。5

第十三週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週

5。22-5。26

第十六週

5。29-6。2

第十七週

6。5-6。9

第十八週

6。12-6。16

C、學科工作行事曆

周次日期負責人內容備註

預備周2。9-2。11各組長制定各項計劃,備課兩週

迎接區教體局開學檢查

第1周2。12-2。17李麗、武晴晴檢查計劃制定及備課情況。

第2周2。20-2。24戈亞萍解讀學科學期工作計劃,佈置學期學科相關工作。

第3周2。27-3。3李麗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4周3。6-3。10武晴晴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5周3。13-3。17李麗各教研組定老師定教材準備參加集團校內優質課評比。

第6周3。20-3。24武晴晴教學常規月查,反饋。

第7周3。27-3。31李麗聽評組內推薦的優質課。

第8周4。3-4。7武晴晴聽評組內推薦的優質課。4月4日放假

第9周4。10-4。14李麗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10周4。17-4。21武晴晴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11周4。24-4。28李麗教學常規月查。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12周5。1-5。5武晴晴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5月1日放假

第13周5。8-5。12李麗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14周5。15-5。19武晴晴開展教研組活動、研究教材、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15周5。22-5。26李麗教學常規月查。組內開課教師說課、聽課等活動。

第16周5。29-6。2武晴晴總結梳理課堂教學模式。5月30日放假

第17周6。5-6。9戈亞萍學期教學活動總結,各項業務展評活動。

第18周6。12-6。16戈亞萍教師粉筆字、鋼筆字展評。

第19周6。19-6。23戈亞萍學期教學活動總結,備課作業展評。

D:教導處審查:

計劃制定情況:

教研組長或學科領導簽字:

年月日

篇十一: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單元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的口訣是怎樣得來的。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的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時子目標:

1、第一課時目標:《乘法的初步認識》

(1)創設情境,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第二課時目標:《5的乘法口訣》

(1)使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學會5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5的乘法口訣熟練的進行計算。

(2)熟記5的乘法口訣

3、第三課時目標:《2、3、4的乘法口訣》

(1)使學生學會1~4的乘法口訣,理解口訣的來源,明確每句口訣的意義。

(2)使學生熟記乘法口訣,並能利用乘法口訣正確的、比較迅速的計算。

4、第四課時目標:《乘加、乘減》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題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係。

5、第五課時目標:《用數學》

(1)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實際問題。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6、第六課時目標:《乘法的初步認識》

(1)經歷歸納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能正確比較熟練的運用6的乘法口訣計算兩個數相乘的積。

二、單元知識結構圖。

讀作:5乘4等於20。

教師指出:5和4相乘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說明:求兩個數相乘的積是多少,可以用兩個乘法算式中的一個進行計算。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做教科書“做一做“中的練習。做題時,教師可讓學生先說出圖中表示的是幾個幾?學生回答出“表示4個2”後,提問:“可以怎樣算?怎樣列式?”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想,求4個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計算。2、改寫算式。出示課件:乘法的初步認識。ppt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是否還有沒掌握的內容?如果有,請指出是哪個知識點?

三、教學重點剖析:

1、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1)教學重點:乘法的意義,讀寫乘法算式,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2)包含的要素分析:(A)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B)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C)通過比較,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方法。(3)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繫:乘法是在學生學習完連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初步認識乘法,是後繼學習表內乘法的基礎。(4)突出重點的策略:A。第一個重點的突破,老師可以結合課本p44的主題圖採用情景引入,問“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遊樂場玩吧!”組織學生分區觀察主題圖。以摩天輪爲例,先讓學生先數一數摩天輪上共有幾個人,再分組討論下“怎樣數?”然後老師整理學生的彙報,凸顯用加法的麻煩,從而引出一種更方便的列式方法——乘法算式。B。由加法算式引出乘法,先介紹乘號,告訴學生用乘號表示運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然後邊寫從加法算式引出的相應乘法算式邊說該乘法算式的讀作。C。分別出示氣球圖和小鴨圖,進一步顯示乘法的優勢,並讓學生熟練看圖列乘法算式。

2、第二課時《5的乘法口訣》(1)教學重點:初步知道5的乘法口訣,並比較熟練的用口訣求積。(2)包含的要素分析:(A)使學生學會5的乘法口訣,並熟記5的乘法口訣。(B)能運用5的乘法口訣熟練的進行計算。(3)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繫:基於學生會“五個五個”數,先學5的乘法口訣,爲進一步學習2、3、4和6的乘法口訣打好基礎。(4)突出重點的策略:A。可以組織學生用小棒擺雨傘或其他用5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從學生擺圖形的活動出發,引入5的乘法口訣教學;同時,結合乘法的意義通過直觀讓學生明白口訣的來源。如,通過讓學生用5根小棒擺成一幅雨傘圖,並提出“數一數用了多少根小棒”,那再擺一把雨傘,求用了多少根木棒,先算2個5的和,強調2個5根,再寫乘法算式;然後聯繫乘法算式引出“二五一十”這句口訣。通理,3把雨傘呢?4把呢?……這樣,讓學生經歷歸納口訣的過程,能比教好地理解口訣的來源和它表達的意思。做好充分準備。B。解決這一重點可通過課後習題p51的做一做,題中呈現每盤5個西紅柿的實物圖,讓學生根據畫面寫出乘法算式和口訣。教學時,讓學生獨立完成,在讓學生交流思考和填寫的結果,接着,可以分別出示西紅柿2盤、4盤、5盤實物圖,模仿上面進行練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填寫和相互交流的練習中,鞏固5的乘法口訣。

3、第三課時《2、3、4的乘法口訣》(1)教學重點:理解口訣的來源,掌握推導口訣的方法。(2)包含的要素分析:(A)使學生學會1~4的乘法口訣,理解口訣的來源,明確每句口訣的意義。(B)使學生熟記乘法口訣,並能利用用乘法口訣正確的、比較迅速的進行計算。(3)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繫:在學習完5的乘法口訣後進行學習2、3、4的乘法口訣,又爲下一步學習6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4)突出重點的策略:教學時,老師可以充分運用課本例2、例3的主題圖,呈現畫面的同時師予以生動的語言描述,藉助“一顆幼苗上張開兩片葉子“,引出乘法算式和2的乘法口訣。在教授3的乘法口訣時,先呈現出“向日葵長高了”畫面,小燕子告訴學生“每行3棵”,由此逐一引出乘法算式和3的乘法口訣。在學習和總結完2、3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生已有編出口訣的初步經驗,讓學生分組來嘗試編4的乘法口訣。

4、第四課時《乘加、乘減》(1)教學重點:乘加、乘減算式題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2)包含的要素分析:(A)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B)瞭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C)能正確的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3)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繫:在學習完1~5的乘法算式和相應口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併爲混合計算打下基礎。(4)突出重點的策略:教學時,老師可以根據小熊摘玉米的情景圖,讓學生先提出數學問題,如“一共有幾棵玉米?”、“3只青蛙共有幾條腿?”、“還剩幾棵玉米?”……然後,選取問題“小熊摘掉一個後,還剩幾棵玉米?”作爲本節課的重點研究。接着,讓孩子們分組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嘗試通過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算式得出3×3+2和4×3-1後,先問學生該算式“你是怎麼想的?”分別再問“計算時先算什麼?3×3、4×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爲什麼要加2和減1?”最後,習題鞏固,增強計算熟練性。

5、第五課時《用數學》(1)教學重點:學會用乘法解決數學問題,提高解題能力。(2)包含的要素分析:(A)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實際問題。(B)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3)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繫:在一年級已學習如何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嘗試用乘法來解決實際問題。(4)突出重點的策略:在教學本重點時,老師應先將解決數學問題的步驟和過程複習一下(讀題(尤其是題目中的數學問題)——分析本題求什麼——找相關數學信息去解決問題)。接着,老師根據大象搬木頭的情景圖,讓學生在圖中尋找數學信息,然後問“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這個過程(有3頭大象,每頭大象運2根木頭,它們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讓學生多練習口述。解決這個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兩種解決的方法:a。2+2+2=6?根?。b。2×3=6?根?,這時,讓學生小組討論,哪種方法更簡便呢?通過分析、小結得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方便”。課後的習題再次鞏固本課重點知識。6、第六課時《6的乘法口訣》(1)教學重點: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正確用6的乘法口訣計算兩個數相乘的積。(2)包含的要素分析:(A)經歷歸納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B)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運用6的乘法口訣計算兩個數相乘的積。(3)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繫:在學習完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關於6的乘法口訣,爲後續學習7~9的乘法口訣作輔。(4)突出重點的策略:老師可以利用教材呈現給學生的金魚嬉水的畫面,先讓學生數一數每條金魚是有幾個三角形組成的,明確一條金魚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兩條呢?有2個6,是12個三角形;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下3條、4條……呢?完成表格。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逐一列出乘法算式,嘗試編出相應的乘法口訣,由於學生已有歸納乘法口訣的基本能力,這裏用合作討論的方式,學生應該可以解決關於6的乘法口訣的編寫。

四、教學難點剖析:

1、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1)難點的具體表現:在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時,個別學生會列成相同加數×相同加數。如,5+5+5+5寫成5×5。(2)原因分析:學生沒有完全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容易和2+2=2×2或1+1=1×1等題混淆,(3)解決策略:形象地通過擺小棒等實物,讓學生充分明白5+5+5+5其實就是表示4個5相加,而4個5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所以5+5+5+5=5×4;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將對乘法的意義的形象理解提升到文字性的理解,如5+5+5+5就是(4)個5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爲5×4。

2、第二、三、六課時《2-6的乘法口訣》(1)難點的具體表現:根據意圖寫出或算出乘法算式。(2)原因分析:審題不認真;圖意不理解;口訣沒記牢。(3)解決策略:教會學生審題方法,養成先審題再動筆的好習慣;鼓勵理解能力稍弱的學生大膽地說出不懂的地方,同時,也鼓勵優等生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解釋圖意,必要時老師再補充;通過學生喜聞樂用的方式吸引他們牢記2-6的乘法口訣,如對口令、唱口訣歌、口訣大王、小競賽等等。

3、第四課時《乘加、乘減》(1)難點的具體表現: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算出最後的結果。(2)原因分析:學生初次接觸這類型的算式,對算式的理解不深,進而不能很好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3)解決策略:形象地通過擺小棒等實物,加深學生對乘加或乘減意義的理解,進而明白先算乘法方便,也就是說乘加或乘減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先×後+、-。

4、第五課時《用數學》(1)難點的具體表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2)原因分析:不理解題目的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得不夠好。(3)解決策略:重溫解決問題的方法,多進行同類題型的練習,深化含義的理解;多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基於課型的教學策略:

1、第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基本教學策略:結合主題圖抽象出1—5各數→嘗試用各個數字表示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利用計數器感知數序→利用兒歌幫助學生識記各數的形狀→學習數字的寫法→鞏固練習

2、第二、三、六課時《2-6的乘法口訣》基本教學策略:結合主題圖編出2-6的乘法口訣→利用乘法口訣歌幫助學生識記2-6的乘法口訣→各種遊戲練習鞏固2-6的乘法口訣

3、第四課時:《乘加、乘減》基本教學策略:利用情景圖吸引學生觀察思考→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不同的方法→練習活動,加深乘加、乘減題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與習慣

4、第五課時:《用數學》基本教學策略:充分藉助主題圖,進一步感知乘法含義→練習活動,鞏固乘法含義。

六、練習題的分析。

1、教材的練習中,重點講解的題目:(1)課本48頁的第4題,做題之前老師要先讓學生弄清圖意,兩個小熊貓一組,有這樣的3組,所以是3個2,而不是2個3。(2)課本49頁的第7題要求把可以寫出乘法算式的寫出來。練習時,老師要注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於把3+3+3+2改寫成3×3+2或是4×2+3,把4+4+4-4改寫成4×3-4或是4×2的學生,應給於肯定和表揚,進而促使學生樂於動腦思考,探索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2)課本50頁的第10題,做題之前老師要先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要求用直尺連線。(3)課本57頁的第1題,做題之前老師要先讓學生弄清圖意,如小青蛙一次跳3格,小兔一次跳4格,小袋鼠一次跳5格,然後,再讓學生用口訣說出××一次、兩次、三次……的格數。能用動畫課件相配,會增加練習的趣味性。(4)課本57頁的第2題,做題之前老師要先讓學生弄清圖意,爲每個小動物選擇過河路線幫助它們過河。可以不用直尺連線。(5)課本64頁的第11題和66頁的第2題,老師要注意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注:凡課本練習中出現的情景圖,都儘量讓學生先表述圖意再做題

2、可能出現的問題:(1)學生在做練習時,習慣不去看圖,先填算式。原因分析:填算式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學生有一種思維習慣,就是見空就填。如果這種情況老師不加以引導,那課本上的很多圖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解決策略:老師可以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初步的數學語言去表達圖意,逐步培養學生填空前先看圖,說圖意的習慣。(2)課本中有比較多的地方要求學生填寫或連線完成,個別學生書寫馬虎或懶得用尺。原因分析:學生年齡小,自我要求不高,有時甚至會得過且過。解決策略;注意發揮“小小書法家”的榜樣作用,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與書寫的好習慣。

七、課時分配:(約9課時)

1、乘法的初步認識1課時2、5的乘法口訣1課時3、2、3、4的乘法口1課時4、乘加、乘減1課時5、用數學1課時6、6的乘法口訣1課時9、機動3課時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05732.html

  • 標籤: 小學 數學 通用 二年級 教學計劃 小學四年級作文教學計劃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通用11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通用11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