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精選3篇)作文

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8W 次

篇一: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

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精選3篇)

生逢亂世,一定要謹慎。無論是對明君的選擇,還是歸隱後的爲人處世,都含有大學問。在當時,尤其是那個諸侯爭霸的時代,只有選對明君,選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有同樣抱負的帝王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與理想。否則就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三顧茅廬》中,諸葛孔明便把如何選擇與確認自己以後效忠的對象這一理論體現的淋漓盡致。

“南陽野人,疏懶成性,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是一種對劉備的試探;首先拋出自己不願出世的假象,試探劉備是否有誠心、有意圖請人出山;

之後“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國憂民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這是一種自謙,亦是對劉皇叔心懷天下蒼生之情的一種肯定與敬佩;但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在這其間,仍不乏有淡淡的戒備之心。此乃人之常情,亦是在亂世的生存之道啊!

但在劉皇叔的一番勸說之下,孔明最終改變了主意,開始從心中認可這位胸懷天下的劉皇叔了;故而“笑曰:‘願聞將軍之志。’”這一笑意味深長,既有對劉備的認可,亦有對自己即將出山的感慨,更有對天下大勢的自信!因此才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隆中對。

不容易啊,經過一番不懈努力,往來三次、據理力爭,諸葛亮終於成功被說動了!而這最後一步,便是做最後的確認,讓自己知道對方真正的意圖是什麼,到底是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天下百姓所想,還是隻爲權勢所慮。

經過這一番交談,諸葛亮可謂是真正同意了出山,若沒有劉玄德三顧茅廬之決心,沒有反覆勸說之恆心,沒有諸葛孔明日後的忠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之局勢。

而同樣的,請人出山輔佐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玄德一見孔明,便放低了自己的身姿,不惜一切代價,只爲能請到孔明出山。“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自報家門,名爲正統,更有說服力;極力擡高先生,讓人升起一種自豪感,有益於接下來的進程;回說昨日,即使三次來往,卻一直內心堅定,毫無怨言;而言外之意便是向其訴說自己的辛苦與誠心,希望得到高人幫助。

但更爲經典的,當屬“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泉林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爲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劉備把握住了大丈夫,尤其是一個有志向的大丈夫的心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哪一位有志青年不願意爲報效國家盡出自己的一份力呢?更何況是一位只有二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子。劉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真心打動了孔明,終助他成立蜀漢。

所以,即使把他們之間的對話放到現在來看亦是極其現實的一段對話。雖說不涉及到請人出山,但在選拔人才或者面試時是極其有用的。

從面試官的角度來說,對一個人的抗壓能力,管理能力,緊急處事能力的測試,以及對一個人微表情的觀察是作爲一個面試官最基本的素養。

而從面試者的角度來說,儘可能多的體現自己的才華的同時,能大方、有條不紊的處理或解決絕大部分問題與事情則是首先要學習的;我認爲這一本領僅排在道德規範之後。

總的來說,在這個社會上,學會了解對方,學會小心謹慎還是要得的。對一個明君的選擇則是重中之重。一個優秀領導者,必能帶領你前往夢之彼岸。

篇二: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來請臥龍先生出山,臥龍先生推三阻四,畢竟是否名副其實,他的話語卻足以使人達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節”的境界。他不僅對劉備頗有啓發,同時也是我人生待人處事的老師。

劉備在請高人出山的過程中,也充分展現了他的大智慧。首先,高人洞察力與自尊心都是極高的,所以與高人相處的絕招就是真誠。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因諸葛亮外出雲遊而悻悻而歸,他卻沒有就此放棄,仍然有了第三次求見諸葛亮。他給足了諸葛亮高人的尊嚴與應有的禮貌。同時也向諸葛亮表明了誠心。他的典範做法教會我要以禮待人,只有一顆真心才能換來他人的真誠。

再看他的用詞,“鄙賤”“曲賜教誨”“賤名”“賜教”……如此這般的謙詞數不勝數。再看他的動作舉止:一、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二、徐步而入。三、拱立階下,猶然侍立。四、玄德下拜。五、避席拱手謝曰,頓首拜謝。劉備是漢室宗親,身份尊貴,但他卻能完全放下架子,向一介“山野村夫”磕頭叩謝,語言謙卑。這不僅是因爲他知道諸葛亮才識過人,更是因爲他有海的胸襟、天的格局。他不會自恃過高,自傲自負,而是拿得起放得下,這也是最令我敬佩的一點。

他堅定的意志也是艱難曲折,困難重重的坎坷路途中必不可少的品質。在兩次的徒勞無獲之後,他仍然滿懷希望的再次來到茅廬,在結義兄弟的不支持且動搖時,他斬釘截鐵地堅持自己的選擇,在諸葛亮無窮無盡的睡眠時,他沒有煩躁只是靜靜的等待。他的堅定,真誠與心憂天下逐漸感動了臥龍先生,也感動了我,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意志堅定,堅持不懈,專心致志,這樣纔有可能成功,劉備的胸襟、膽識、格局、智慧足以讓他成就一番宏大事業。

與劉備學習完怎樣請高人出山後,我便向諸葛亮學習如何跟對人了。

諸葛亮的內心中一直埋藏着一個家國夢,但他故作不關心天下事,只是在等那一個良機。他先再三考驗劉備的誠心,屢次不見,但劉備鍥而不捨,這算是通過第一關。第二關,他假裝睡覺,時間良久,睡醒後更衣又半晌,與劉備交談又再三推託,稱只想種地。這便是考察劉備的耐心。第三關,便是查驗劉備是否與他同有報效國家之志向,如此,便算是考察完成。諸葛亮從耐心、志向、禮貌等各方面選擇明主,這也是我未來工作的榜樣。

劉備與諸葛亮,一個是伯樂,一個是千里馬,逢此亂世卻能相遇,這是老天的恩賜。他們的碰撞燃起了火花,那花隨風飄入我的心中,成爲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前行。

篇三: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英雄奇才,百輩盡出。在歷史的硝煙中,那一抹飄逸的身影,面如冠玉,頭戴綰巾,身披鶴鼈,無疑是人們心中永不磨滅的光點。

羅貫中先生筆下的《三顧茅廬》是諸葛亮綻放光芒的第一處舞臺,他與劉備之間的有來有往,思想上的血雨腥風,目標上的同仇敵愷,在二者的語言中悄然醞釀,二者皆有所作爲,心懷蒼生,他們的爲人處世之道,是對於後人最好的滋潤。

話說諸葛初見劉備是因其鍥而不捨的態度所打動。諸葛亮何許人也,他設下此局,必有他內心所道。正是三分天下之大時局也,唯有手握重權之人頓悟蒼生是一切,纔可救天下於水火之中,正如范仲淹所道“居廟堂之高,則尤其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劉備正是謙遜之人,諸葛先生在他身上看見了平和、一心求賢的仁善與堅持,纔會向他伸出橄欖枝。我們生而爲人不要拘泥於小小的爲己中,爲他、爲人、爲國、爲世界纔是人應有的志趣所向。由此可見謙遜和善的態度是門票,心濟天下的夢想與志向是通向羅馬的金磚。古有周文王求賢姜子牙,劉備三顧茅廬,今有華爲精招天才少年秀於世界——乃是天之大道也。

再道劉皇叔取得見面之機後是如何把握住的呢?會面後第一步表明身份——“漢室未胄,涿郡愚夫”,再者讚頌諸葛——“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身爲一個領導者,但面對賢人時,必要降低身份,表明自己求賢若渴的態度。劉備、諸葛亮交談時,二者禮尚往來,劉備拋出司馬徽、徐庶二人引薦的語句,勢必引出諸葛亮投誠的玉來,加以直入人心的一句“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泉林之下”?是啊,諸葛亮韜世奇才,滿腹經綸,又心懷天下,怎肯居於一野,又怎能棄天下於不顧?於是他笑了,道“願聞將軍之志”。這一笑,定了天下,帶來了古代史上一人的璀璨光華。這一幕屬實經典。

每每讀到《三顧茅廬》,心中便充滿了對於劉備和諸葛先生的崇敬之情,神思悄然來到那個茅草屋下,像是看到了他們相談甚歡、惺惺相惜的樣子,幾個時辰的功夫,天下局勢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大概這就是時勢吧!歷史總是朝着它應有的方向一刻不停的前進着。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csxz/1391490.html

  • 標籤: 茅廬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三顧茅廬分析人物形象(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